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要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的国家属性,边疆民族地区的地缘政治复杂性、战略地位重要性、民族结构多样性与民族文化独特性,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在国家治理中既具备国家治理的普遍性,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殊异性。落实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筑牢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坚强政治保障,才能保证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才能将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强大效能。
治国必治边
国有界、疆有边。边疆乃一个国家的边界性的疆域。边安国宁,边疆稳定和发展事关全国大局,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边疆治理在整个国家的治理当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地位,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推进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支撑性地位和作用。中国目前的边疆问题,尽管内容很多而且表现形式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边疆发展、边疆稳定、边疆安全三大基本问题。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边疆治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治理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的重要论述,把边疆的发展、稳定和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边疆治理意义深远而重大。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沿边开放步伐日趋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新时代的边疆已经改变国家治理末端和国家疆域边缘的地位,成为连接国内外甚至是辐射周边各国的开放前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正引领着云南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实现边疆治理的转型、推进和落实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是实现边疆治理现代化内在的、必然的要求和现实诉求。
治边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选择、实践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效治理体制,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有效治理和治理优势的根源。“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要“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边疆”“民族”是边疆民族地区必须做好的两篇大文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边疆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边疆政治系统的政治中枢、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对于边疆政治系统的动态发展起着以一持万、纲举目张的推动作用,更是新时代推进和落实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只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统一就有充分的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的治藏方略“六个必须”,第一个必须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中指出:“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意义和地缘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边疆经济社会形势更加复杂、矛盾问题日渐多发,这也是边疆治理更加任重道远的艰难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主心骨”和“领路人”。推进和落实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党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全面领导,必须强化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和完善党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全面领导,筑牢党对边疆民族地区全面领导和全方位指导的政治根基与组织保障,是凸显党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领导力、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改革创新领导理念、机制、结构、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现实要求和落实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坚持和完善党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全面领导
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和落实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和完善党对边疆治理的全面领导。
继续巩固和不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的新的重大步伐,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充分彰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要继续巩固和不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让改革成果形成系统集成,从整体上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有效破解“两个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制度体系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和彼此间的互联互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六个制度构成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明确性和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执行力产生制度权威性。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根本要求和战略任务。
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创建边疆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新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创建边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推进和落实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建”是基础,“共治”是要义,“共享”是目标。在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格局中,党的全面领导是多元治理的中心,处于主导和统领的地位,共建共治共享是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元主导、多元参与的合作型结构与治理模式。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和落实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关键在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必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必须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实际,积极推进党自身执政能力、领导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思想政治建设,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形成发挥党的独特优势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互促同进机制,才能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推动和保证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统筹推进和协调推进。
加强制度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进和落实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更强烈的使命感,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快建立健全边疆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边疆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及时总结在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把成熟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形成“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一致共识,更好满足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王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