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黄小军:多措并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时间:2020/5/29 16:08:17|点击数: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国防控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中国经济的一次大考。应对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各级政府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一、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响应要求,建立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培养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一是探索设立公共卫生预备役制度,让更多公共卫生人员到综合性医院工作锻炼,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疾控知识,提高临床综合救治能力,关键时刻能成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的重要力量。二是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保证投入到位,体现多劳多得,调动人员积极性,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稳定疾控队伍。三是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使公共卫生机构有能力加强生物信息、免疫学、病毒研究等科研,促进成果转化,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综合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保障机制。构建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法律体系,明确管理机制、储备目录、职能部门、具体流程和经费保障,并进行常态化管理;各级政府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充分重视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资与管理运营规划。

  二、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体系。制定快速直达高层、层层警报预警、紧急预案与落实、紧急征用设施机制等体系;建立完善隔离病房防疫的基础设施的管理使用制度;制定疫情时期的紧急征用机制,一座城市一旦出现疫情,就相当于进入战时状态,政府按照预案征用包括酒店宾馆、体育场馆、展览馆、房产商闲置的房产民用设施等场所设施,用于隔离大量疑似、密切接触患者及疑似的人群,通过广泛隔离人群,来控制传染的大面积传播。

  完善预防性的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范体系、ICU重症隔离资源管理体系投资建设力度,按照收治传染病标准来设置具有足够床位数的各种医院以及与控制传染相关的其他基础设施。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构建适合区域特点且敏感、高效的预警应急系统,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网络建设纳入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共享网络系统。

  三、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

  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机制。按照“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危重症医院”的分级救治体系,对疑似、轻症和中、重症等患者分别采取相应救治,提升收治率和治愈率;明确和划分定点医院、非定点医院、社区医院等在疫情救治中的职责功能,配备与救治任务相匹配的救治力量;按照“一盘棋”原则,合理引导患者就近医治、到不同层次或就诊量少的医疗机构就诊,规避蜂拥效应或医疗资源挤兑效应。

  建立疫情监测和预警的有效协同机制。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原则,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把重大疫情监测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一线,加快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按照职责功能与管辖范围,建立和完善对重大疫情的监测、研判、决策、预报、防控协同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依据。以问题为导向,依法修订与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2013年6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等现行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加快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立法工作。针对此次疫情防控中表现出来的各地缺乏相关法律规范、政府应急措施执行方式不明确、基层工作人员执行标准不一、宽严无序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上位法,积极开展前期立法调研,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先行先试,从疾病预防、机构建设、人员保障与权益维护、法律责任等方面入手,推进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门法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中央政府应通过示范法律制定、集中培训以及立法咨询等,为各地方政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法工作提供法律技术力量支持,提高地方的立法水平。

  多部门联动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制建设。公共卫生应急领域的专业性非常强,涉及到流行病学与防疫、预防医学以及生物医学等专业知识,而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效性强,要求各部门快速反应,迅速处理,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联动合作,其中重点是公共卫生机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司法机关的合作,应强化多部门联动共同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建设。

  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基础,也是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只有有效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使群众自觉行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防控传染病的传统法宝。要创新方式,引导群众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科学性、专业性,如加强健康科普资源库和专家库建设,鼓励医务人员投身健康科普工作;通过举办健康科普大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儿童、青少年设置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健康课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广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等健康文明行为及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社会新风尚。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副院长、研究员 黄小军)

来源/作者: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