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星:以共享符号形象铸牢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1/12/8 16:21:39|点击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路径,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符号,而符号则是文化的形象化和抽象化。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在不断地叙述、表现、重释中生长和培育出来,并被有意识地传递给下一代成员,产生强大的内聚力。文化的自信,汇聚于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精神和意识当中,培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并以符号和形象不断加强文化认同和积累文化自信。
一、借力中华民族象征符号,凝聚全体国民
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以中华民族为基础形成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国国民聚合实体。
就国内建设维度来看,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和国家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不仅加大了对“一体性”和“共同性”的强调,更致力于围绕“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和象征符号,构建一个各民族团结一心、全体国民凝聚一体的表征符号体系。
就国际交往维度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国内集体认同建构的实践,也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影响与约束,必将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互联共通。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与巩固,将关系到中国以及中华民族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国际社会的认同。
二、以中华民族象征符号为抓手,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相互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更重要、更关键、更核心的是文化的认同和情感的交融。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的创世纪神话中,都有多民族同源的族源传说,即,从共同的母体诞生出了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多个兄弟民族。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曾说:“神话和原始宗教绝不是完全无理性的,它们并不是没有道理或没有原因的。但是它们的条理性更多地依赖于情感的统一性而不是依赖于逻辑的法则。”情感正是云南多民族族源同源神话传说产生凝聚力的内在基质,它产生的亲和力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力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这种认同、这种情感维系,使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中华文化也因之更加丰富多彩,各民族的文化始终水乳交融在同一个文化大家庭中。
符号具有表述和理解、传达和思考的功能,当符号被长期秉持、区别,其内涵外现,就塑造出外部形象,符号与形象的内核是相通的。因此,通过塑造各民族成员认同的共同体象征与符号,强调国家民族的共同情感价值取向与精神意义追求,为各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提供共有精神家园,从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着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着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崇并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同编织了一条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促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作者职务: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吉星)
来源/作者:今日民族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