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赵宗仁:感受榜样力量 坚定道路自信——读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经历系列图书

时间:2023/3/2 17:18:59|点击数:

  由中央宣传部统筹指导,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四省(市)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经历的图书,详细记述了习近平同志从1982年3月到2007年10月间,自担任中共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到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这25年的从政事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套书细致描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冀中大地到东海之滨,习近平同志的职务、工作地点发生改变,不变的是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同时让我们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中感受到了个人的奋斗与坚持,体会到榜样的力量。这套系列丛书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前行,并于翻天覆地的巨变中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实践

  习近平同志的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不变的初心。书中讲述了许多深情的故事,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有如下片段。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述了习近平同志从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河北省正定县任职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期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的许多事例。在了解到全县粮食征购任务过重导致群众吃不饱时,习近平同志马上和同事沟通联合向上级反映这一问题。因为他以人民为中心,所以对别人所忧虑的会损坏正定这个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形象并不在意,更不在乎是否会影响个人的政治前途。他要做的就是实事求是地反映群众心声,反映现实问题。为了跟进正定县北贾村小学危旧校舍的修缮进度,习近平同志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去学校转,终于让孩子们在两年后的儿童节,在钢筋混凝土的新校舍里上了课。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记述了习近平同志从1985年6月到2002年10月,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一个月跑遍了下辖的全部九个县,有时甚至得徒步十多里山路做调研。特别是为了做下党乡的调研,三进下党,“乘车5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一路风尘……许多干部才发现脚底、脚趾都磨出了血泡。”经过实地调研,拍板敲定支持下党乡的基础公路和水电站建设,解决了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为了做好福建对口宁夏的扶贫工作,习近平同志花了6天时间,翻山越沟,一路走访了宁夏永宁县、同心县、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5个对口帮扶县。切实了解了当地情况后,重点推动实施了“移民吊庄”工程,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群众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起了闽宁村。2019年,闽宁村已经成为了拥有6.6万人的闽宁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70元。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述了2002年10月到2007年3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生活四年多的故事。已经是省委主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依然坚持深入920多米深的地下,弯腰在局促的巷道里步行1500米,在第一线慰问采煤工人,交代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爱惜每一位矿工的生命。到浙江信访大县浦江调研,面对短短几天来访群众预登记就达到429批的“惊人阵仗”,习近平同志只提一个要求:“候访区要大些,容量大,秩序较好。”这次到访,习近平和有关同志共接访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91个问题。

  《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记述了习近平同志2007年3月到10月,任职上海期间工作和生活的7个月。尽管时间短,但他一心为民的风格在具体事件的处理上同样鲜明、直接。到杨浦区调研时,当他了解到五角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因为规划不当造成地基下沉,影响到了周围群众的生活,但因为赔偿标准上的分歧,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习近平同志说:“一定要按照法律和有关政策处理好这件事,绝不能只让开发商笑,而让老百姓哭!”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外国政要提问,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直击心灵,令人难忘。这句话也正是习近平同志一直以来践行的人生信条,是贯穿整套书的灵魂和精髓。习近平同志出身革命家庭,家庭的熏陶培养了他坚毅执着的意志品格,多年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经历进一步锤炼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从政品质。25年的时光过去,从河北到上海,一位敢于担当的人民领袖逐渐长成,一个日益强盛的国家逐渐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正身率下的品格风范

  俯首为民的实干。在习近平同志任职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实干的身影。实干就是要干出成绩,干出令人民满意的成绩。正定任职期间,他主持整修危旧校舍、改造农村连茅圈、多方筹资建设荣国府文旅项目、修复隆兴寺……在这个小城,他真正做到了“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福建任职的十七年半,他事必躬亲,抓扶贫、抓教育、抓建设、抓改革……1985年6月,刚到厦门报到,他就主动请缨分管千头万绪的农业农村工作,深入最困难的军营村走访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指导引入良种柿子种植,拨入扶贫资金,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如今的军营村在他多年的不断关心指导下,已经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即使在上海任职才短短七个月零四天,习近平同志的足迹仍然踏遍了全市19个区县(当年),对上海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虹口区考察,他看到了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巨大潜力,提出要继续发展邮轮经济;在卢湾区,他重点关注外包服务、创业产业发展,提出上海应更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实”字当头。

  敢为人先的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跳出“舒适圈”,不断发展、不断突破的关键因素。习近平同志的身上就闪耀着创新精神的特质。创新就是敢于探索,不走寻常路。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出一条“半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开拓了有正定特色的经济起飞之路。创新就是发散出新思维看问题。同样是在正定,面对正定有机会建设荣国府,有机会积累自己独特旅游资源但是存在较大阻力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抓住时机,创新性地启发干部,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卖门票的收入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旅游业,旅游业在未来大有可为。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创新就是要求早谋划、早布局,前瞻性强。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通过在安吉余村的调研,首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他指出浙江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将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对当下我们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来说都有巨大的意义,也最终催生和形成了今天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克己奉公的廉洁。1983年在正定工作期间,担任县委主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令同事印象深刻。生活上,一床打了四五十块补丁的褥子用了多年;工作上,除非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他都是骑自行车出行。面对某些干部作风的松弛、懈怠,习近平同志主持起草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令行禁止,正定的风气为之一新。任职福建宁德时,又推动出台《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以制度来规范干部。在厦门的时候,遇到自己结婚这种人生大事,习近平同志依旧一切从简,一包喜糖、一桌便饭、新娘的一首歌就是一场幸福的婚礼。在中国最繁华的上海工作期间,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干部一人兼两个身份,既要保留党政干部身份又要兼任国企高层,是一种两边好处都想拿的不良风气。他向市委组织部提出明确要求:“干部管理不能‘一干两制’,当党政干部就不要考虑挣钱。”

  以上只是习近平同志从政经历中窥豹一斑的优秀品质。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有着这样高于常人的崇高精神和品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的赞誉。

  坚定答好新考卷的信心源泉

  这套丛书时间跨度从1982年到2007年,这25年的时间刚好是中国的“六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时期,正好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期。我国GDP总量从1982年的世界第九位上升到2007年的世界第三位;人均GDP从1982年的203.3美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2694美元;社会面貌、文化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可以这么说,读懂了这套书,不仅了解了一位领袖的从政历程,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国这25年的发展之路,读懂了一部微型的改革开放史。于今天的实践来说,这恢弘的25年正是我们坚定答好新答卷的信心源泉。

  更好地理解“两个确立”的重要政治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召唤着新思想,新时代更需要紧密地团结在领导核心周围。通过系列丛书,我们深入了解到习近平同志这一路走来的所思、所做、所成。25年的从政经历,他始终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对基本民生问题进行真刀真枪的改革。通过这套丛书,一个人民公仆扎根基层,踏实肯干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干部才是人民放心的干部,这样的实践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践,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个确立”的重要政治意义。

  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这25年的任职经历,让我们充分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在冀中大地的正定县,可以窥见改革开放初期辽阔中原大地万物待春的状态——物质生活还很贫乏,高征购导致群众吃不饱。思想解放上,群众干部还存在疑虑,要推行“大包干”,怕担“枪打出头鸟”的风险。但是,新的要素已经活跃起来了。招揽人才的九条规定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业余科技爱好者创设的电器小厂产出的设备也能在北京打开销路……在山海之间的福建,可以感受到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风起云涌,看到人民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提高,但是地区差异也开始拉开;经济特区日新月异但偏远地区贫困问题依旧存在;国企股份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兴未艾,乡镇企业发展欣欣向荣……在钱塘诗画的浙江,可以体会到深化改革的成绩与挑战。义乌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但是快速发展之下也有融资不易、企业办事不便等困难……在东方明珠上海,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促进了物质生活的极大发展,在变化的大棋局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这25年的地方工作经历,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小史,我们在阅读鲜活的历史的同时,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之路。

  更好地理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记叙了一次“跨越三千公里的牵手”,当时习近平同志工作的福建省就对口宁夏进行扶贫工作。时值1996年,福建自身的发展也面临资金缺口,但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福建毅然挑起了对口帮扶的重担。到了2020年,闽宁双方已经探索出成熟有效的扶贫协作机制,宁夏的贫困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注重共同富裕,才能实现这样横跨数千公里的扶贫壮举。社会主义是人民的社会主义,不是某个阶层、某个地区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好、发展好社会主义,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在辉煌过去的激励下,在新时代的召唤下,我们必将坚定信念,以必胜的决心去夺取更大的胜利。

  今日语

  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拥有9600多万党员执政党的总书记,从习近平同志25年的地方工作经历中,我们会寻找到蕴含其中的“密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自己要求严格,“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同志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模范。

来源/作者:今日民族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