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春:禅茶一味——一场禅与茶的遇见
时间:2023/9/1 14:23:51|点击数:
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萧翼赚兰亭图》所描绘的茶宴。资料图片
南宋刘松年 《撵茶图》。资料图片
四川峨眉山大佛禅院举办的禅茶大会。吴艳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宴。径山寺供图
国家典籍博物馆日前正在举行的“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是我国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览。展品中有宋咸淳九年(1273年)《百川学海》刊录的《茶经》刻本,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茶经》是“茶圣”陆羽所撰的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陆羽从小在寺院长大,他当年考察江南茶事时,曾在径山寺附近隐居,至今杭州径山还留有“陆羽泉”胜迹。《茶经》中也不乏禅茶的思想与韵味。
禅茶是茶文化与禅文化的深度融合创新,在中国文化史上意蕴独特而影响深远。
禅与茶的相遇与融合
南北朝时,禅宗初创,茶与禅在中国大地上相遇。因而要想深入了解茶与禅的结缘过程,当从中国禅宗的创立说起。南朝梁武帝时,菩提达摩从南天竺渡海来华,后又渡江北上,在嵩山少林寺创立禅宗,成为中国禅宗初祖。传说,达摩坐禅时喜好饮茶。
禅茶文化之所以传播久远,受人推崇,核心还在于其厚重的价值底蕴。什么是禅?其要义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指宗派性的禅宗,禅宗由南北朝的达摩、慧可创立,经隋唐僧璨、道信、弘忍等,再由惠能、神秀及二人后传的弘扬而形成可传承的宗派。二是指禅宗所承载、阐发的根本精神,即明心见性、智慧解脱层面的生命价值和境界。三是指禅修方法,如坐禅、参悟、默照等。需要强调的是,禅是中国式的禅,历经吸收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禅宗虽还保留印度佛教某些形相,但内质已是中华文化。如此之禅,才是中国禅茶萌生、成长的文化土壤,才是“禅茶一味”意蕴的根本前提。
茶,则是建构“禅茶”的另一核心元素。茶与中国人的渊源要远远早于禅宗的产生。两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曾记载茶在上古神农时已经出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陆羽的《茶经》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一部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中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一说法,在其他文献典籍中也多有佐证。这说明,我国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年之久。
汉代以前,茶多作为药饮或食材。西汉时,茶已大量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例如王褒买僮仆时所立《僮约》中,就有僮仆需要承担买茶、烹茶任务等规定。魏晋时,茶风更甚,如王肃饮茶豪放,一饮一斗;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又载“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这说明当时至少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茶事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审美追求,茶文化也逐渐形成并进而流播。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兴盛的第一个高峰期,禅宗也在此时开始酝酿、形成,禅茶思想自然肇始于这一时期禅与茶的初遇。虽然宋代人写的《唐志》《舆地记胜》均认为西汉已有道家甘露大师吴理真种茶,但近乎传说,真实性难考。而当前可见关于僧人饮茶的最早记载为《晋书·艺术传》: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昭德寺坐禅修行,“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洛阳伽蓝记》中也多有北魏时洛阳寺庙茶事盛况的记载。至隋,僧璨、道信等禅师已较为活跃,《广博物志》所记隋文帝听信僧人建议吃茶治好脑疾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这些虽无法确定部分僧人为“禅僧”,但至少意味着禅、茶已经在一定领域相遇、融合,禅茶初见雏形。
唐代,禅宗六祖惠能著述《坛经》,光大禅宗,禅风大兴,禅师们喜好饮茶,禅门出现了许多与茶有关的佛事活动。《佛祖统纪》甚至还记载了武则天赐茶惠能:“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遣使赐六祖能禅师水晶钵、摩衲衣、白?、香茶,勅韶州守臣安抚山门。”当时,茶已进入寺院,成为僧侣日常修行、生活的饮品。
敦煌遗书《茶酒论》道出了茶与禅门结缘的根本:“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黄似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禅、茶相应相契,茶的止渴休闲、洁净清凉、去昏沉、可供佛等属性,促使“茶事”被快速建构为“禅茶”。到宋代,禅门诸事已与茶饮深度融合,禅茶文化到达巅峰。
禅茶的演绎和创新
禅茶文化是长期蕴积而且历经禅门僧俗多方建构而形成的,历代先贤对禅茶的演绎、创新,实在蔚为精彩。例如《五灯会元》载,唐代大寂禅师马祖道一以茶传禅:“(惟建)一日在法堂后坐禅,马祖见,乃吹师耳。两吹,师起。见是祖,却复入定。祖归方丈,令侍者持一碗茶与师。师不顾,便自归堂。”马祖道一是惠能的徒孙,这说明当时茶已由饮品上升为参修物事。
唐代是禅茶成熟期,除马祖道一“吹耳付茶”外,更著名的公案还有赵州吃茶去、夹山与本空禅茶问对、《封氏闻见记》泰山灵岩寺法师传播禅茶、《历代法宝记》蜀僧无住捎茶芽赠金和尚等;《峨眉茶道宗法清律》、怀海的《百丈清规》已出现。这证明,禅茶已经被充分运用在禅宗修行活动中。
甚至,禅茶还出现了生活化、世情化的特点。有这么一则故事:陆羽之师智积禅师喜好饮茶,并且非陆羽煎制者不饮。自陆羽出走后,智积就不再吃茶。唐代宗李豫听说此事后,便召智积进宫吃茶,由于是皇帝所赐,智积便一饮而尽,这让代宗怀疑智积只饮陆羽茶是讹传。于是代宗找到陆羽,秘令入宫煎茶,然后命人端去试探智积,没想到智积一见,喜上眉梢,赏玩之后一饮而尽。皇帝问原因,智积说“此茶有似渐儿所为者”。皇帝于是让师徒相见,既赞叹智积善于品茶,又欣赏陆羽煎茶高绝,同时也感怀智积师徒之间的思念和相知。
宋代是禅茶巅峰期,涌现出圆悟克勤、无准师范、虚堂智愚等著名茶僧,以及张商英、苏轼、黄庭坚等世俗禅茶爱好者。而禅茶也被充分运用在禅修中。北宋宗赜禅师编的《禅苑清规》规定:“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盏,不得呼呻作声。取放盏橐,不得敲磕。”其过程中,僧人的行止严格,井然肃穆,一丝不苟,饮禅茶在禅门修行、生活中已形成定制。南宋冯时行的《请岩老茶榜》认为:“真使点头咽唾,何必竖拂拈花。有舌随身,各人一碗。若色若香若味,直下承当;是贪是嗔是痴,立时清净。”这是用茶的色香味净治人心的贪、嗔、痴,表明禅与茶已无别。
元、明、清三朝,禅茶虽不及宋代兴盛,但仍然如常续传,多处演绎。元僧溥光写下气势磅礴的大楷《茶榜》,曾刻于嵩山戒坛寺,属于禅茶界的惊世之作。明末雪峤圆信也是以茶传禅的高手,有僧人来参圆信:“进云:‘要见在何处迷起?’师举茶杯云:‘这个唤作甚么?’僧云:‘茶杯。’师云:‘向这里迷起。’”圆信以茶杯答僧人问,但僧人迷于形相,只见茶杯不见禅,故而圆信说僧人向这里迷起。清代秀野明林禅师则更是说得直截、做得凌厉:“师吃茶次,问行者:‘看的甚么话头?’者云:‘竹篦子。’师举茶杯云:‘唤作茶杯则触,不唤作茶杯则背,汝唤作甚么?’者一喝。师云:‘喝即任喝,这里不许思量卜度,直下道道看。’者拟议,师以茶泼之。”明林的目的不在于僧人吃不吃茶、叫不叫茶名字,而是让其“不许思量卜度”,还直接以茶泼之追逼,将茶在参禅修行中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到近现代,尽管传统禅茶逐渐式微,但还是有虚云、赵朴初等一批禅茶践行者。虚云的传世著作中有大量茶话、茶诗。虚云本身就是在打禅七时添茶水被烫到手、杯子落地而突然“破空”大悟,因此写下诗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赵朴初也留下了很多禅茶诗,其中一首是:“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禅茶文化中,禅提供思想境界、生命价值、实践方法,而茶展现生活化、艺术化、具相化,最终形成禅、茶的深度交融与创新。禅茶不但被视为通达“真味”的形式,还被赋予道性层面的终极性。
禅茶的外传与影响
禅茶缘起于中国佛教的茶事活动,是僧人以茶悟道、用以修身养性的一种修行艺术。佛教推动饮茶之风,中国禅茶文化也随之传入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区。特别是日韩两国结合自身的文化语境,形成了日本茶道、韩国茶礼。
唐贞元年间,日本僧人最澄入华求学,其间遍习天台、禅宗、密乘,深研茶道,归国时带走了诸多禅茶物事,为日本禅茶发展种下种子。南宋时期,日本临济宗初祖荣西两度入华求法,他的禅茶造诣更胜于最澄,并且写出《吃茶养生记》,成为日本茶道的“茶祖”,奠定了日本禅茶的发展基调。当然,将禅茶传至日本的还有其他日本僧人,例如无准师范弟子圆尔弁圆、虚堂智愚弟子南浦绍明,甚至还有中国僧人兰溪道隆、无学祖元等。传往日本的是一个综合性“禅茶系统”,包括以临济宗为主的中国禅法、以《茶经》为代表的茶学理论、宋代点茶法、各地优良茶种等。由此,日本开始了以中国茶文化为底色的自身茶道探索,最终形成日本禅茶文化。
朝鲜半岛的禅茶文化也别有风景。较早将禅茶理念传入朝鲜半岛的是新罗双溪寺真鉴禅师,此人曾在唐朝留学20余年,携回中国禅法、煎茶法、茶种,并在智异山开辟茶园种茶。稍后的崔致远则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考取大唐进士,又成为名将高骈的幕府都统巡官,后归新罗历任高位。他在《谢新茶状》中说“若非静揖禅翁,即是闲邀羽客”,积极推动朝鲜半岛学习中国茶文化。而后是茶山丁若镛,丁氏的《东茶记》被视为朝鲜半岛的第一部茶书,其中谈到“荆州玉泉寺茶,以大如掌为稀奇之物”,也可见朝鲜半岛茶道的中华禅茶底色。近代李能和也擅长茶道,他在《朝鲜佛教通史》中说:“赵州茶盛称于世,茶之一道,遂属于禅也。按:朝鲜之茶,自唐来。”而集大成者,当数僧人草衣意恂。意恂曾受教于丁若镛,是朝鲜半岛禅茶体系的实际开创者。他对朝鲜半岛禅茶发展有两大功绩:一是以中国茶道为底蕴创作《东茶颂》,二是将明代张源的《茶录》更名为《茶神传》,传播于朝鲜半岛。经过千余年的积累,朝鲜半岛禅茶改换新颜,其文化系统被如今的韩国尽数继承,形成了风格独异的禅茶、茶礼。
2016年,第十一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湖北黄梅五祖寺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美国、新西兰等国的诸山长老、学者、信众近千人参会。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崔锡焕发言时表示,禅茶的源头在中国,如今韩国的宗庙茶礼、佛教茶礼、官府茶礼、成人茶礼、高丽五行茶礼等,与中国禅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佛协副会长、湖北省佛协会长、黄梅五祖寺方丈正慈法师说,禅茶文化承载了心性文明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促进中日韩佛教文化交流的桥梁之一。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由生活禅创导者、赵州柏林禅寺中兴住持净慧长老与中韩两国茶文化界共同发起,旨在向世界各国传播禅茶文化。从2005年至今,已先后在赵县柏林禅寺、台湾佛光山、杭州灵隐寺、宁波七塔寺、韩国首尔曹溪寺等地举办了12届。
禅茶一味,茶香一缕,禅味悠长。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宗教研究所 冯天春)
来源/作者:中国民族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