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申正勇:把握时机分寸 增强引导效果——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解读三

时间:2018/5/14 16:43:45|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按照规律办事。坚持用时度效的标尺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理论和实践,最大限度取得最佳舆论引导效果。

  一、把握好时机节奏,让权威声音领跑社会舆论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实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时效,不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闻舆论工作中要把握的“时”,就是时机、节奏。抓住时机、节奏,首先要讲究时效,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报道权威表态,力求先声夺人,首发定调。

  抓住时机、节奏还要讲究恰当其时,争取在最佳时间节点播发最适合的内容。把握“时”,贵在早、贵在快。下好先手棋,就能赢得主动性。谁抢到“第一落点”,谁就能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就能避免谣言跑在真相前头。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传播时效的缩短,受众也为传播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纸媒时代的新闻时效是“定时”;广播、电视媒体时代的新闻时效是“即时”或“实时”;而随着今天网络的无孔不入和分秒必争,网媒的新闻时效是“随时”“全时”,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形成与扩散机制。在“全民记者”时代,“抢新闻”“上头条”成为全民触手可及的事,这个时候,新闻时效就被全民争抢,媒体就更需要先人一招、快人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健全这方面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牢牢掌握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当下,我国社会热点量大面广、舆论生态复杂多变。在诸如重大事故、自然灾害、涉法涉警案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中,就要率先发声,坚持早讲事实、重讲态度、慎讲原因,对敏感话题不回避、不失语、不结巴、不磨蹭,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做到先声夺人,赢得主动,牢牢掌握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新闻报道既要突出时效,也要瞅准机会,争取在最恰当的时间节点播发。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新闻资源,充分凸显报道价值,也才能有效回应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关切,增强引导的效果。

  二、把握好力度火候,让报道内容形式恰到好处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新闻舆论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分寸和火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闻舆论工作中要把握的“度”,就是要对舆情精准研判、精准发力,既做到四两拨千斤,又要防止简单化、标签化、极端化、绝对化、一刀切,避免因为把握不当而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新闻媒体既是社会舆论的整流器,也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更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把握好“度”,首先要准确把握好报道基调,把握好正面宣传和负面报道的平衡。既要避免不切实际盲目吹嘘的“正面报道”,也要避免以偏概全偏激极端的“负面报道”。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总基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引导舆论,就是要促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新闻报道该造势的要造势,但也不能过头;该用力的要用力,但也不能过猛。新闻镜头不应该是放大镜,也不应该是缩小镜,更不应该是哈哈镜,而应该是标准镜。既不把小新闻夸大其词,也不把大新闻大事化小。什么主题适合在什么范围报道,什么问题适合在什么层级媒体讨论,突出什么,淡化什么,都要区别对待,不同内容、不同情况、不同时空,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新闻舆论工作把握好分寸,就是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留有余地,防止情绪化判断、极端化表达。要防止把“过程”当“结果”,也要防止把“局部”当“全局”,更要防止把“个别”当“普遍”,尤其要防止凡事“政治化”“体制机制化”。对该褒扬的大张旗鼓的褒扬,对该批评的准确到位的批评,准备把握好正反两方面的“度”,才能实现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才能树立媒体的公信力。

  三、讲求效果和实效,让报道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工作的好坏,关键看效果。如果把“时”“度”看作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那么“效”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最终目的。这个效果,从传播技术层面上来看,可以通过订阅量、收视率、关注度、互动性、好评、差评等一系列指标来推测和判定,是相对直观的“显绩”;如果从社会层面看,就反映在群众的口碑中,反映在全社会共识上,是相对曲折的“浅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握“效”,就是效果、时效。既要把效果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尺,又要把效果作为舆论引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闻舆论工作讲求“同频共振”,怎么样才能做到同频共振呢?这就需要把镜头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把笔头对准当下的时事热点问题,与群众探讨共同话题,把知心话说在群众的心坎上,这样才能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媒体改进和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着力解决如何把好话说好,如何把实话说实的问题,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不能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要摒弃居高临下的口吻,丢掉宣传说教的架势,让受众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潜移默化中传达积极的思想。

  重视舆情的收集研判,提高报道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舆情是社会舆论的晴雨表,真实地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变得更加便捷和精准。新闻媒体应通过线上线下的广泛接触,全面、准确掌握社会舆情动态。有针对性地及时发布推送人民群众急需的信息,让权威声音率先占领舆论场,防止谣言诳语兴风作浪,防止小矛盾酿成大事端。

  总之,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时度效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评价标尺,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运用好这个体系,工作方向才会正确,工作内容才有吸引力,工作效果才会显著,工作水平和能力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6-2-20.

  [2]马昌豹.把握时代需求 推进新闻舆论工作全方位创新——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创新论探析[J].中国记者,2016(3).

  [3]文建.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J].中国记者,2016(3).

  [4]蔡名照.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J].求是,2015(12).

来源/作者:申正勇 责任编辑:念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