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权: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
时间:2021/8/30 11:24:58|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治国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变革和当代世界变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既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又为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贡献真理力量。通过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把科学真理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密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历史回眸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相结合,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导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而且对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启示
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有没有提供现代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在于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深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论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在阐释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更替的必然性、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历史的发展就是每一代改变环境的活动所形成的各世代的依次交替过程,“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能够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动机或者本本规定的思想出发,没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是做不到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出灿烂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共同推进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脉相承、守正出新,结出实践硕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创建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以鲜活实践赋予了理论旺盛活力。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同时又在与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交流互鉴中得到进一步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创新成果,推动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并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具有本土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在推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思想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把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对世界有重要影响,中国问题未来就是世界的问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它将影响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国,是和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离的。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又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晚年又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论断,反映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对外关系诉求。
邓小平理论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而且影响了世界进程。邓小平认为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决定了各个国家为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而选择的道路和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同时,邓小平理论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形势下,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等论断,让世界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光明和希望,带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转向复苏和健康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和透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对世界共产主义政党的进步意义,提出了许多关乎人类发展命运的命题。具体包含执政党必须肩负起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使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的源泉等等,给予了现代世界巨大影响,也为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极大的可能性。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人类发展的全面要求和人本效益,有力回应了人们对于全球化的普遍担心。科学发展观扬弃了西方传统发展观的“物本”思想,否定了西方传统的、单一性的“经济增长论”,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狭隘,展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负责任的态度,为人类应对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正确把握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和世界发展大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回应“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以及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消解了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理论准备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作为伟大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和理论品质为实现国际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深刻回答了对“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等系列重大问题。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百年征程中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带来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懈奋斗。“来路”与“去路”的辩证统一,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必将努力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科学回答“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了自我革命与治国理政的贯通,跳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自觉指导党和国家的全方位治理,以及带动全球构建共同治理的新格局。这无疑为当今国际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发。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这一凝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决定了中国将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去。“中国向何处去”明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这条道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梦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道路这一根本性问题的认识,且富有深意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属性、目标追求、基本内涵、现实境遇和实践方案,指出了中国要在应对“两个大局”、进行新的伟大斗争、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巩固道路成果、坚定道路自信。
在科学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历史、当下、未来的贯通,证明了这条具有独创性和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预示着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为当今国际社会认识中国和评价中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回应。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500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陷入低谷低潮,“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甚嚣尘上,决定了社会主义必将经历一个重新振作的历史过程。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以中国之治成功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复兴势不可挡。“曲折”与“前景”的辩证统一,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推向新的高度。
在科学回答“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与本质属性的贯通,既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其他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生动的理论借鉴。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并指出了实现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尽管当今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面对世界性贫富分化严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决定了构建应对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新秩序,将成为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领塑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未来。
在科学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贯通,既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责任,也肩负起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勾勒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命运与共的宏伟蓝图,为加快世界经济复苏、坚定全球化发展方向、维护和平发展大局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贡献。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现实需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全球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有助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路径,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指明了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奥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的源泉,也是马克思主义战无不胜的根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阐述,又有对当今重大问题的创新表述;既有效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集中的体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能够聚焦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完善实践探索,有力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二)焕发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学说,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全世界的无产者带来了希望、指明了方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推动。社会主义产生以来,既经历了蓬勃发展,也遭遇过严重挫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成功将科学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进入21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危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下降,而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鼓舞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实践,共同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辉煌篇章,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境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能够在全世界高高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充分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回答事关世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现全面振兴。
(三)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路径借鉴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如何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现代化道路,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把自己的现代化实践当作标准模式、普世样板加以渲染和推广,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践当中简单复制西方道路和发展模式,不仅没有顺利地走上现代化道路,反而陷入了发展困境。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成功开创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打破了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错误认知和路径依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运动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能够极大激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信心和决心,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提供思路、方法、路径、经验,从而成功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四)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治理赤字、治理越位、治理缺位等全球治理挑战日益严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受到冲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妥善处理各种风险、化解各种危机,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全球善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能够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治理危机,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在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的今天,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完善内容、方法、手段,向世界宣介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感染力、影响力、亲和力。
(一)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体系
加快构建科学、完善、有效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体系,促进国外受众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接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扩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话语权。一是夯实互利共赢的话语基础。充分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包容性、普适性的优势,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关注和解决人类社会普遍面对的世界性问题,实现平等交流互利共赢,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的陌生感、距离感和不信任感。二是增强主动发声的话语自信。把握国际社会的研究兴趣点、利益交汇点、议题聚焦点、情感共鸣点,主动引导国内舆论,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努力消解西方的话语霸权。三是创新中外融通的话语方式。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找准思想共同点、利益交互点、情感共鸣点,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尊重与认同。
(二)做强国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传播平台
做强国内媒体传播平台,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抢占国际舆论高地,变“对外宣传”为“对外传播”,变“走出去”为“走进去”。一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平台。发挥好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作用,不断提高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迎合时代发展,回应全球大势,做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阐释、宣传工作。二是大力拓展新兴媒体传播。利用海外社交平台,运用国际化表达方式,有的放矢地制定传播策略,创新交流议题,丰富交流方式,积极引导国际舆论,改变海外对中国存在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三是努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整合媒体资源,打破媒体分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国内新型主流媒体,增强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潜移默化的传播效应。
(三)搭建全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平台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就要到国际舆论场的中心地带广泛传播,释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海外传播效应。一是搭建全球纸媒传播平台。整合纸媒资源搭建新兴纸媒平台,联手打造专题专栏专版报道,定期定板定题呈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动故事、有益启示、相关评论。二是搭建全球网媒传播平台。顺应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牵手脸书、推特、油管、优兔等国外社交网络平台,在网页设置、搜索引擎、相关服务等方面提供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视窗,并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不同群体的用户诉求分门别类地发布信息,增强受众体验感和获得感。三是搭建全球交流传播平台。通过主办或承办学术会议活动,搭建语言类、体育类、文艺类等人文交流互动平台,吸引国际学者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开交流和发表见解,展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美美与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大众文化广泛结合。
(四)拓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海外宣传渠道
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延伸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海外宣传触角。一是拓展相关著作译介。把准确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读物,运用恰当的翻译方式和销售途径进行传播。二是拓展相关纪录片拍制。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表现形式,拍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内容的微视频、微故事、微记录,用镜头呈现人物、传递情感、传播思想。三是拓展相关影视作品外宣。把表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影视作品传播到海外,让海外人士在生动形象的影视作品中加深认识和理解。四是拓展相关文创产品外销。通过融合创意智慧、技能技术、日常用品、工艺制品等,开发、生产、销售承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具有当地文化元素、个性小巧可人的文创产品,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活”起来、“潮”起来。五是拓展相关公益性广告外宣。制作短小精悍、触及人心、引发共鸣的广播类、平面类、商业类等公益性广告,并积极推向海外,让公益广告凝聚强大正能量,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智慧光芒闪耀起来。
(五)建设海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媒体传播矩阵
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媒体传播矩阵,构建多平台互补、多渠道联动、多手段并举的多元立体传播格局。一是构建正面宣传体系。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推出重头稿件,扩大正面宣传的阵地和能量。二是构建形象塑造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科技品牌、文化品牌、商业品牌等,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宣传中国良好形象。三是构建舆论把控体系。既引导国际舆论客观认识中国、全面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又敢于站在风口浪尖进行斗争,对抹黑、唱衰、亵渎等言论作出有力回击。四是构建全媒传播体系。以技术驱动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支撑,全面覆盖决策领导、资金支持、组织推动、人才使用、技术维护等关键环节,以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市场推动、全媒联动,实现增量带存量,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党组书记、院长 杨正权)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