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博:常态化防疫下有序复工复产恢复经济
时间:2020/5/29 16:05:10|点击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但也要清楚认识到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加强社区精准防控,扩大检测范围,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此前,中央推出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税费、免收公路通行费、降低用能成本、发放贴息贷款等方式,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二季度经济得以快速回血,两会顺利召开,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增添了信心、注入了动力。在世界疫情失控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复工复产恢复经济将成为一段时间的关键点。
一、“懂”常态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特别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山西等地调研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全方位彰显,充分诠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4次谈到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精准化,处理好统筹推进科学防控与有序复工复产关系,争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民生保卫战”的双重胜利。
二、“知”企业痛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受冲击最大的领域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密集的领域,特别是处于需求下游的基础制造业、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有超过46万家民营小微企业注销破产。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本身利润率就很低,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本身就在恶化,中美贸易争端增加了发展的困难,疫情冲击无疑是雪上加霜,很多中小企业可以说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二是中小型企业多是聚焦一个行业,规模小、业务单一,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当他们的业务受到影响时,相比于大型集团企业,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将中小企业逼到崩溃的边缘。三是对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自由现金流匮乏,停工、停产意味着没有收入,但工资、利息、房租等刚性成本仍须支出,很难有足够的空间腾挪,又不具备融资的条件,稍有不慎就会破产。
三、“督”纾困政策精准落地
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和实施意见,但是不同行业的困难都有不同的特征,政策措施在针对性、可操作性上仍稍显不足。面对这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党中央“摸着石头过河”,大车行难路,在政策上不断创新,既把握力度,又把握时机,着眼于行业发展,产业链保护,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不断调整出台纾困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以及减免社保费,动用失业保险结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等利好措施,更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总的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都体现着一个原则,就是要摸准脉下准药,不论是筹钱或者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核心是注重稳就业、保民生,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不仅关注复工复产,还注重复业复市,不允许偷梁换柱,确保政策精准落地,钱要全部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真正做到“稳”和“保”。李克强总理还在28日下午的答记者问中明确强调,“我们会瞪大眼睛查,也欢迎社会监督”。
四、“重”市场主体成长
宏观政策的“稳”和“保”是需要市场主体支撑的,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并不断成长壮大,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时候指出,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现在有1亿2000万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不仅要让市场主体活下去,更重要是通过“放管服”改革把他们激活起来。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实现双提升。
让疫情催生的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长出来,催生新业态。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既受到疫情防控的倒逼压力,也得益于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形成的深厚市场基础。经过多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新动能,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新业态新动能得以快速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才能在疫情的“黑天鹅”下迅速“补位”助推经济发展,大数据中心有力支撑了新兴的云办公、网络直播带货等行业,“互联网+”“5G”加速助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新动能迅速形成。新业态蓬勃发展,造就了我国市场主体的不断开拓和升级,也就提供了更多新就业岗位,实现了“稳”和“保”。
五、“扬”基层主观能动性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基层都是执行者,发挥好基层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保证经济合理运行的核心。中央从增强基层主动权的角度,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这就赋予了基层在执行层面的地位,也表明了中央对基层的殷切希望。在实际工作中,为保证政策资金发挥更大效果,基层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尝试新模式,寻找新路径,切忌中央的“稳”“保”政策养出地方的“等”“靠”思想。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韩博)
来源/作者: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