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华、李永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3/2/15 17:24:09|点击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既是我们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和发展。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现实内涵。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并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早在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就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把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农业强国概念。党的二十大不仅在大会报告中首次使用农业强国概念,而且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强国”概念一起,共同构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内涵。这标志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农业强国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
从理论上讲,农业强国是一个比较概念,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农业在世界各国农业中的领先地位。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是整体上的,又是某些部门或者某些领域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起到引领作用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并再次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世情国情农情赋予农业强国的历史使命之一。这表明,农业强国不仅仅是农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高,而且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也要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仅是全面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全面现代化包括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建设农业强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另一方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农业强国的建成,因为农业强国不单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还应在世界农业发展或农业某些重要领域中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和重要影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对策与思考
以保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高质量有效供给和农业安全为根本。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本身就是国家安全,当然也是农业安全的重要内容。保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高质量有效供给,要保障总量充裕和结构平衡,同时必须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产品品质和供给质量。重点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努力畅通农产品供给的国内大循环,确保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政策,以绿色发展作为重点,使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基础之上。
以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为突破口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是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需要。坚持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根本方向,以质量兴农为抓手,着力抓好生产环节,突出抓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及销售环节。建立更加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从源头端、生产端、供应端,甚至消费端着手,把握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使农业强国真正建立在高质高效基础之上。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发挥区域优势的重点在于在努力做实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基础上,在国家层面把统筹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和农业强县建设作为主要抓手。优势产业则需要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为基础,加快具有显著资源、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的农业产业建设步伐,使之成为我国农业品牌的标志。比如,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要求,提出打造特色农业强省目标,就充分结合了省情农情实际。
以组织化和产业化为引领。农业强国建设表面上是产业建设,但背后是产业主体建设。“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农业不能走规模经营之路。相反,必须把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进而以产业化提升组织化。同时,还需要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小农户以劳动密集型生态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不断强化农业强国的科技和基础支撑。农业强国建设,需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其中最核心的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这既要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又要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有效性。为此,除了国家层面加强种业、生物工程等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外,应鼓励省级以农业为主的科研机构加大农技推广、农机制造等实用性、普惠性农业科技攻关工作,并鼓励市县农技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精细化、精准化农技服务。同时,应加大以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业用电、智慧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向着智慧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采用市场手段,真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在产业发展方向和基础支撑等方面,则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包括产业选择、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进行有效投入。为此,需要更清晰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既保证市场充分公平竞争,又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强国之路。
(作者分别系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郑宝华;省政府研究室农村处处长、研究员 李永松)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