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韩博: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

时间:2021/11/11 10:21:18|点击数:

  铸就百年辉煌,书写千秋伟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扣紧时代脉搏,贯穿历史与未来,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视野广博,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重要文献,是我国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是号召全党扛实时代责任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的政治宣示。今日之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亲身经历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完全有理由,也应该有决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一)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实现“两大奇迹”。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实际增长约189倍。其中,1979—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7%左右的水平,经济增速之快、持续时间之长世所罕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经济总量不断跨越60万亿元、70万亿元、80万亿元、90万亿元、100万亿元大关。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界多极化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测算,2020年我国经济占全球比重约为17.4%,较2000年提高13.9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2006年开始,我国已连续15年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年均贡献率接近30%。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器和动力源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二)经济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量变到质变。从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经济体,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和手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高达90%左右,几乎没有真正的机器制造业,更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工业。随着包括156项重点工程在内的国家工业化奠基工程、“三线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等重大工程的艰苦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经济向工业主导,再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1952年的50.5%、20.8%、28.7%调整为2020年的7.7%、37.8%、54.5%。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工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制造”竞争力显著增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持续保持和巩固;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业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20年我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十四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经济增长韧性十足;数字技术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城镇化率稳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这些都为创造高质量发展新奇迹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改善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改善,预期寿命持续提高。我国人均GDP由1949年的几十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万多美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不足100元和50元,增加到43834元和17131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升至2019年的77.3岁。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20年的29.2%和32.7%。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人数大幅增加,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四)书写了减贫奇迹的精彩华章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八年的精准扶贫、五年的脱贫攻坚,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取得经济建设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同时,让占世界人口约1/5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按照现行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7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走向共同富裕奠立了坚实基础,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坚固支撑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一)制度属性优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的产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真理性已由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生动实践所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100年伟大社会革命、进行70多年新中国建设、进行40多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坚定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

  (二)制度体系优势

  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党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对内展示、对外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所在,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先进性的主要因素,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三)制度创新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在于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永远不会止步,会不断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永远不会止步,会在坚持和巩固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不断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四)党的领导优势

  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向显著优势中,第一位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这一优势是带有统领性的根本优势,贯穿于其他方面显著优势中,同时其他方面的显著优势都同党的领导制度密切相关,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优势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近年来,西方世界乱象频发,政坛恶斗、社会撕裂、种族歧视……反观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升,“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奇迹”充分证明,我国形成的鲜明制度优势是根本所在、奥秘所在。正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胜利前进。

  三、高效的治理效能是坚实抓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70年来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创新理论,为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切实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

  (一)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蕴涵着高度的国家治理效能。但是显著制度优势并不会自动变为高度的治理效能,只有通过制度的执行,才能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十四五”期间治理效能提升时指出:通过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释放治理效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我们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通过社会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努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是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法律执行的监督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持续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的社会治理工作涵盖了经济发展、利益分配、公共事业发展、基本民生、社会矛盾解决等几乎所有领域,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新发展阶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已经在高效的转化为治理效能,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实现从单一化的治理主体向多元型的治理主体转变,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持续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

  四、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底气筑基,心中有底气,才能豁达、笃定,保持良好心态,更好激发内在潜能。底气不会凭空产生。从赢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到当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再到今天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我们一改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境况,告别了任人欺凌宰割的历史,拥有了朝着伟大梦想阔步前进的底气。这份底气来自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经沧桑而斗志更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将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旷古奇迹。从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拥有“后来者”和“弯道超车”双优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定力、勇毅笃行,不管外部环境如何风雨飘摇,继续保持高瞻远瞩与开放态度,凭借强有力的领导和务实态度相结合,中国还是能够乘风破浪的前进,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未来必定更加美好,必将恢复其世界领先大国的历史角色。

  (执笔: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韩博)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