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时间:2023/1/11 10:17:55|点击数: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2020年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能源发展在将来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不仅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的全球性变革。
云南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状和问题
云南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绿色能源优势明显,绿色能源装机、绿色能源发电量、清洁能源交易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均居全国前列,如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5.76%。森林覆盖率达65.04%,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2位,碳汇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底,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7.6%,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占比超过42%,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云南人均碳排放量仅为中国人均碳排放量的51.3%,具有实现碳中和较好的基础条件。
然而,对于“欠发达、后发展”的云南来说,目前工业能源消耗量大、使用效率低,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能源使用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导,决定了云南省工业经济的高能耗、高排放特征,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从碳排放来源来看,煤炭也是云南省最主要的碳排放源,2020年占比高达74.4%,其次是水泥行业,占比为17%。总体来看,云南省碳排放量较大的六大领域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金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运输/仓储/邮电服务业、煤炭开采业,以及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业,它们的碳排放之和占云南全省碳排放总量的81.47%。同时,生产层面碳排放的强制性追踪与汇报制度尚未建成,居民对节能减排与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在认识与行动上还明显不足。
云南虽然是我国碳汇总量相对较高的省区之一,高碳汇能力是碳减排的有利条件,但由于目前我国碳交易制度与碳汇补偿机制尚不成熟,碳交易市场尚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碳交易产品类型单一、定价机制尚不成熟等问题,云南的这一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存在省际能源市场壁垒,省级电力市场呈分割状态,绿色能源跨区配置效率未得到最优化。不仅限制了电网吸收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与负荷峰谷保障能力,而且严重降低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使得云南的绿色电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治理体系和长远的政策框架尚未建成,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云南对策
云南要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必须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征,坚持生态优先,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
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进绿色低碳经济社会转型
抓住“双碳”战略契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构建现代化碳治理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公民各方责任义务,为低碳转型和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同时,将“双碳”作为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融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尽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在现行的环境、能源和资源等相关法律中增加碳减排相关内容,将碳减排要求落实到具体行业,形成推动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降碳和达峰
降低煤炭使用量,推动重点碳排放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是降碳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推动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提升系统电气化水平,强化先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继续推进低碳产品认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其次,要强化交通和建筑的节能低碳水平,加强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全省交通运输结构,持续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和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以主要城市、旅游热点和高速公路为重点,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健全绿色建筑体系,全面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另外,还要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控制农田和畜禽养殖的甲烷、氧化亚氮排放,推进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利用云南的资源优势,加大绿色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力提高水、风、光和生物能及地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同时,要抢抓氢能发展机遇,率先布局氢能产业,推动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的运用,利用氢作为还原剂逐步代替焦炭在炼钢炼铁及有色冶金和化工领域的使用,从而实现难以减排领域的深度脱碳。另外,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实现线上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范围扩大到建材、有色、钢铁等更多行业,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严控新增高排放高能耗项目建设,稳妥推进存量“双高”项目的调整和退出,推动产业结构由高能耗向低能耗、高排放向低排放转型升级。对现有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整合,进行集约化经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和经营效率。依托云南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带动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用好碳关税机遇和绿色能源资源,将能耗和碳排放水平等指标作为标准,精心择商、选商;同时推动新材料、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国内碳交易建设,持续推进双碳试点示范建设,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完善与全国碳市场充分融合衔接的省内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以产业为依托的低碳产业体系,合理设计交易市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依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资源储备”试点任务,储备一批潜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并通过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带动辐射周边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同时,通过植树造林、改善森林管理,保护和恢复森林、草地和湿地等植被资源总量,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科学施肥、秸秆还田、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等技术和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固碳潜力等。探讨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将碳汇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碳票”变“钞票”。
引导大众行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加以践行,但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还可通过“六五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节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绿色低碳文化,普及和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知识,引导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经济研究所 苏宇芳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