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以文化为引领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时间:2023/3/8 16:42:26|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要振兴,文化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一、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回望历史,广袤的乡村不但承载着自古以来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社会整体文明水平。文化振兴自然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农耕智慧、生态思想、自治伦理,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有着密切内在联系。因此,守正创新、塑形铸魂,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方能最大程度帮助农民树立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主体保障。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村民这一主力军的参与。教育、引导农民主动肩负并有足够能力承担起乡村振兴主体的责任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要突出农民主体性,始终坚持农民是乡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受益者,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只有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思想、文化知识储备的新村民,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乡村文化振兴还能源源不断为乡村、村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涵养,用文化潜移默化地教育、发掘村民们的智力并培养他们的志气,使他们拒绝“躺平”,并引导他们认识到人自身的价值是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的,从而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我国乡村的优秀文化需要人加以延续、传统技艺也需要人才方能传承。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呼吁乡村之外的精英人才加入。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可以给乡贤等传统的乡村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也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各界志愿者和新乡贤等对乡村振兴有着丰富认识的现代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之中,并探索传承乡村文化遗产。
二、守正创新、塑形铸魂,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守正创新、塑形铸魂,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才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农民树立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首先,要因地制宜,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乡村文化也因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渊源不同而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因此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时更要注意科学把握各地禀赋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打破同质化束缚,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独特性和稀缺性,避免“复制粘贴”“千村一面”,促进乡村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次,要突出主体,激发动力。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受益者,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例如近年元旦、春节期间,各地乡村纷纷举办异彩纷呈的“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春节假期活动,参与人数日益增加,此类活动就为广大农民打造了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舞台,也激发着乡村文化建设和治理的内生动力。第三,要培育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一方面,要打造以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为依托的文化培训基地,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水平,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另一方面,引导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以及各类专业人才深入乡村对接帮扶。专业人员可依托农民掌握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资源,从作品创作、技能展演、场景构建、活动开展、研学组织、服务提升等方面,帮助农民进行多维度、系统化创新应用,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还可以探索建立“在地驻村”与“云驻村”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持续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第四,要弘扬风尚,以文铸魂。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要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把握重要节点开展乡村民俗文化表演,为广大农民送上接地气、有热气、聚人气的“精神大餐”。还要弘扬乡村文化风尚,注重建设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同时也要注重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实现乡村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五,要文化赋能,以文兴业。文化产业是集智力、创意、人才等为一体的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要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文化产业资源要素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如今,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都水涨船高。城里人盼着能从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村里人则梦想故乡的小路上也能感受到阳春白雪的芬芳。这样的期待和向往,催生了乡村旅游、乡村康养等庞大消费需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村里人和城里人共同期盼的生活愿景。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既能满足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能有效带动覆盖城乡全域的文化消费,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这座富矿,按照各地文化资源禀赋的差异来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综合体,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旅产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还要给乡村文化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葳蕤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加上现代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让发展现代畜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都成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此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亦能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依托自身优势资源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如乡村旅游、民宿、文创、生态产业园等,或以直播带货、电商等线上平台为乡村旅游线路制定、农土特产购买甚至田园风光虚拟观赏提供便捷渠道,都将成为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
总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通过乡村文化的与时俱兴,增强文化自信,以文铸魂润心,就能够为中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上更多的“文化分”。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历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 苏醒)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