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云南“世界花园”建设
时间:2021/10/12 14:48:35|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环境保护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内容系统完整,主要体现为九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历史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二是生态文化观,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三是绿色发展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是生态民生观,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五是生态系统观,坚持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进行整体系统保护和治理。六是科学自然观,自然是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破坏自然就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七是生态法治观,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八是全民行动观,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九是全球共赢观,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团结合作,共同建设全球生态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境界,表明了中国人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坚定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社会拯救环境退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中国智慧。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云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他于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两次考察云南,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把脉云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云南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战略定位。期间,他还专程考察了高原湖泊滇池和洱海的治理情况,对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为云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根本遵循,构建了宏伟蓝图。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滇池治理情况,对云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在把脉云南基本省情的四个特点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云南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意义:“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云南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很重。”为此他特别嘱托:“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并要求云南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云南的各项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云南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云南高度重视对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的治理工作,制定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做到了一湖一条例,为高原湖泊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的转变。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根本性遏制,滇池水质也不断改善,全省劣V类水质湖泊从4个减少到1个。
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风光绮丽,石林、香格里拉、玉龙雪山、泸沽湖等名扬天下。清代名士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中写下了“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句子。这是大自然赐予云南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2020年5月,“世界花园”写入《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云南要“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更加响亮。”2021年1月,“世界花园”再次写入《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云南要全力打造“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品牌,通过办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效,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世界花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描绘,为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云南作为世界花园隐含着深远的环境和生态意义,云南作为“世界花园”,具有独特的实践意义。
三、作为世界花园的云南
云南拥有独特的地理基础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地处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东西横跨864.9千米,南北纵跨990千米,全省面积39.4万余平方千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走向。地势呈三级立体分布,形成一个巨型阶梯,阶梯从北向南逐渐降低。从最高点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到最低点海拔76.4米的元江与南溪河交汇处,南北距离960千米,海拔落差达6663.6米,每平方千米海拔平均下降6米。云南是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而又独特的边疆省份,其生态环境十分复杂。云南正好处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差异十分明显的东亚季风区域、青藏高原区域、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季风区域三大自然地理区域之结合部位,并以其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实现了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相互连接和过渡。受到两大季风和南支西风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显著的区域性气候特征和极为多样化的立体气候类型,在跨越8个纬度的国土范围内,拥有湿热、干寒、干热、湿冷等各种气候类型,囊括了从海南典型湿热气候到黑龙江典型湿冷气候的7个气候带,这在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找到类似多样化而且极为复杂的气候类型。云南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拥有生态系统类型476个,有热带森林、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甸、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共计14个植被类型,37个植被亚型,占我国796个生态系统类型的60%。
云南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和独特之地。云南古生物具有多样性特点,澄江动物化石群被誉为“地球古生物圣地”,帽天山寒武纪3亿年,是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宝库;禄丰恐龙动物群1.5—2亿年,是地球古脊椎动物最完整、最丰富的动物群之一,被誉为地球“爬行动物的博物馆”。云南拥有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云南的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但是各大生物类群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脊椎动物占全国的51.4%,其中约1/3以上的物种属于云南特有或在我国仅见于云南;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数千种,是亚洲栽培稻、荞麦、茶、甘蔗等作物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云南的动物在数量和种类上也处在全国之冠,其中,鸟类占全国63.7%,兽类占51.1%,鱼类占45.7%,爬行类占37.6%,两栖类占46.4%。全国见于名录中的2.5万种昆虫类云南有1万余种。许多珍稀动物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滇金丝猴、亚洲象、爪哇野牛、长臂猿、绿孔雀、白尾梢虹雉、蟒蛇等4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熊猴、猕猴、灰叶猴、穿山甲、小熊猫等154种。云南有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数千种,是亚洲栽培稻、荞麦、茶、甘蔗等作物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
云南是“世界园林之母”。欧洲几乎所有的园艺花卉都是来自云南,云南花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具有唯一性。例如,滇东南的文山州是中国乃至世界木兰科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全球15属237种,中国有11属112种,仅文山有8属56种,属数占世界53%,占中国73%;种数占世界的23%,占中国的50%;再如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云南八大名花,就在这里就集中分布了7种,山茶、杜鹃、绿绒蒿、马先蒿、报春花、百合花、龙胆,其中以杜鹃属中的大树杜鹃、凸尖杜鹃、乳黄杜鹃、火红杜鹃等类极为丰富为著名花卉,其种类占到世界杜鹃属总数的近一半,因而被称为“杜鹃王国”和“花的世界”。云南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环境之美、山川之美在全国独树一帜。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和发展优势。世界花园全面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坚持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建设美丽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世界花园是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湖泊美丽、河流美丽、山川湿地美丽、文化美丽的代表。世界花园中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不仅是发展的核心优势,还是资源优势。我们要认清世界花园的各种优势,紧紧围绕“边疆”的区位优势,“民族”的文化优势,“山区”的绿色优势以及“美丽”的生态优势,将世界花园的美好愿景和蓝图推向世界。
云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文化。在云南,人们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全国所独有,在全球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云南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生态文化,千百年来,各民族的生态文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态文化系统,成为人们解释天地起源、自然演变及进化以及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系统是一种文化的生态系统,各民族对天地、山川江河湖泊、森林、湿地等都有深深的敬仰和崇拜,建立了一整套的生态文化体系。各民族的生态文化体系,记录在各民族的神话、史诗、传说、宗教思想和仪式、伦理道德、天文历法、环境知识、生产生活等文化部件中,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自然崇拜,源于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例如,神山崇拜、江河崇拜、森林崇拜等都在这里得到体现。敬畏是保护的基础,只有敬畏自然才能保护自然。此外,云南生态安全屏障以及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几乎都位于多民族居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山川更加秀美,呈现出世界花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局面。
云南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云南有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态屏障、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态屏障、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干热河谷地带、东南部喀斯特地带“三屏两带”为重点的生态保护红线。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边境线长4060千米,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江河同源,交往历史悠久,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着眼长江、放眼珠江、携手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正是云南所具有的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生态系统、地理景观和社会文化价值,被习近平总书记描绘为“世界花园”。从“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到“世界花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描绘和新期望。由此,“世界花园”成为云南的代名词,即世界花园就是云南,云南就是世界花园。
云南是“诗的远方,梦的故乡”和美丽富饶的地方。人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云南有丰富的生态文化,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云南是西南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和国际生物安全责任。世界花园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是人类理想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有多样性的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海拔和地势高低变化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云南森林覆盖率达到65.04%,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8%,空气质量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世界花园中具有山区,又有坝区,山区占94%。气候宜人宜居,生态特色农产品和健康养生资源富集,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清洁能源资源富集,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宝库”。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等是世界花园的特色和优势。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4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江河同源,在地里上与周边国家开放合作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战略地位更加明显。今天的云南,不再是边缘地区和开放“末梢”,而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量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充满生机活力。今天的云南作为世界花园,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和开放前沿,肩负着历史和政治责任。
云南作为世界花园,这里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全国民族团结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世界花园中的人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等思想。世界花园中的人民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内涵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云南篇章而不懈努力。
四、以世界花园的美丽与芬芳迎接COP15大会
2021年10月,COP15大会将在云南昆明召开,这是党中央对云南人民的关怀和重视,是对云南工作的肯定和支持。COP15大会在昆明召开,这充分表明:世界花园不仅是云南人民的花园,是全中国人民的花园,还是周边国家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花园。世界花园里的人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边疆”的区位优势,“民族”的文化优势,“山区”的绿色优势以及“美丽”的生态优势这鲜明的发展底色,挖掘和利用省情的积极因素、优势条件、潜力所在,努力把云南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在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打造世界花园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奋发拼搏,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人间美景永驻彩云之南,云岭大地必将处处呈现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土地更肥沃的壮美画卷,世界花园必然成为人类的理想居住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
(执笔: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民族文学所研究员 李永祥)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