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陈琤: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全局

时间:2023/7/6 17:03:26|点击数:

  习近平同志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也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能动要素,也是生产关系的主体。在新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意蕴和价值指向,需贯穿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

  一、高质量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导向

  按照认知层次来划分,高质量发展既是以“物”为载体的社会客体性发展,最终体现为物质技术的发展和不同层次制度体系的发展,又是以“人”为载体的主体性发展。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不仅彼此同构、相互促进,而且物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发展水平,物的发展最终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主体,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二者的内在统一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与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归根结底,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是人类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本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的落脚点都在于社会主体,即人本身。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持续追求强国富民,努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秉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理念,将发展作为强国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开拓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胜利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的发展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并让人民群众有全面获得感和切实参与感,切实拥有“主人翁”地位,真正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后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主体依托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本身的天赋、创造性和能力的充分发展是最大的社会财富,是财富中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一切物质财富和产品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是人本身的财富的物化形式而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标准将不再是劳动的耗费,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素质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发展状况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习近平同志也明确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人是发展的主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本源。没有人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界历史上,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发展是与国家现代化发展紧密相伴的。国家的竞争、企业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是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和制度的竞争,是人才战略的竞争。现代化先行国家都具有教育发达、大学林立的显著特点。人类社会越发展,掌握知识的人的作用越突出、越关键。对于现代化先发国家来说,一旦人的发展停滞,国家发展迟早也会转向停滞。而作为后发大国,中国式现代化要避免陷入被动和依附性发展,就必须抛弃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老路,即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牺牲生态环境、掠夺别国资源来实现的现代化老路,而走出一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自主内源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从而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及其全面发展程度,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主体依托和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注重在党内加强学习、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并重视吸收和引进外来人才,使革命根据地成为天下英才汇聚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明确提出,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鲜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进入新时代,党把教育和人才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以更高视角、更大格局对推动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总体部署,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人才工作的地位作用、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三、在相互促进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副产品,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和导向,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人培育人,增大人才供给,实现社会财富的高质量创造和积累,从而在更高程度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也同时生成人的主动性、精神性、文化性、知识性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态。

  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的发展,他在《之江新语》中强调“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通过高质量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有尊严的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起点,人民获得感和参与感进一步增强,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

  发展高质量精神教育,培育有理想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拥护者。马克思把人的存在状态分为前后相继的人的依赖、物的依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种状态,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中,扩大人的自主生活领域,丰富人的精神独立性内涵,培育人的精神独立性。同时,人的精神性发展也帮助高质量发展走出狭隘发展观的诘难,使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所向、人心所指。

  发展高质量知识技能教育,培育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创造者。通过高质量教育和人才工作,最大程度把人口资源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使人们的劳动能力得到创新性提升。随着个体劳动技能普遍提升,创新性生产能力增强,驾驭数字技术的主体能力提升,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均衡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说,共同富裕的实质是所有人的发展。以物为尺度来衡量共同富裕是缩小财富、收入差距。以人为尺度来衡量,就是缩小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能力差距。所有人的均衡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发展高质量文化供给,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践行者。通过高质量发展,拓宽和提升社会主义文化供给,满足人的文化生活需要。使人们习得社会主义文化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约自身行为、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同时,实现个体文化价值性自觉,引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交往中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习得社会风俗习惯、价值原则、行为规范等核心价值要求。在高水平开放的高质量发展中,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在抵御住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中更加坚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经济研究所  陈琤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