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未:从恩格尔系数看云南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效
时间:2020/4/13 16:49:28|点击数:
云南省长期以来高度关注贫困群众,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同时,通过增加农业投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会事业,使云南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日益接近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指标,是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个人或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个地区居民越贫穷,每个居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逐步实现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本文根据历年《云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测算,用恩格尔系数来审视不同阶段云南脱贫攻坚成果。
第一阶段:从贫困到温饱,云南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相对缓慢
2000年以前,云南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长期保持在59%以上。1978年,云南的这一指标高达74.1%,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为67.7%,云南城镇居民为62.99%;1988年尽管下降到了61.8%,但比全国仍然高出了10.4个百分点,比全省城镇居民高出了12.18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到了44.7%,但云南农村居民还保持在61.1%,比全国高出了16.4个百分点,比全省城镇居民高出了17.0个百分点。云南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到2000年才首次降到了59.0%以下,为58.96%,标志着云南农村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温饱,但已经比全国晚了17年(1983年,全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稳定降到60%以下,为59.4%),比全省城镇居民晚了18年(1982年,云南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第一次降到59%以下,为59.94%)。
第二阶段:从温饱有余到实现小康,云南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到了2006年,云南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首次降到了50%以下,为48.78%,标志着云南农村居民的生活基本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云南农村居民从温饱到小康这一进程比全国、全省城镇居民大大缩短,全国农村居民用了17年,也就是从1983年开始,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59.40%,一直到2000年才降到50%以下;云南城镇居民用了14年,从1982年的59.94%,一直到1996才稳定降低到50.00%以下;云南农村居民仅仅用了6年。这说明云南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在2000年以后得到迅速缓解,从一个侧面证明云南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扶贫工作的成效非常明显,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快速改善。
第三阶段:从小康生活到相对富裕,云南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从2006年到2013年,云南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48.80%下降到39.09%,也就是说从小康到富裕,云南农村居民走了7年;与此同时,云南城镇居民用了15年时间,才从1996年的49.20%降低到2011年的39.2%,城镇居民实现生活富裕。从全国农村居民来看,2000年为49.1%,2012年下降为39.3%,用了12年时间。
第四阶段:从相对富裕到生活富裕,云南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013年以来,云南农村居民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以后,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2017年下降为32.55%,与全省城镇居民只差四个百分点,和全国农村居民只差1.37个百分点。云南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和全国农民基本同步。
到了2018年,云南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47%,全国农村居民为30.1%。同时,与全省城镇居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云南城镇居民为27.03%,只差2.44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中央对贫困地区农民实行“少取多予放活”政策在云南得到很好的落实,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指引下,云南农村扶贫综合性特征更加突出;各种新扶贫方式和扶贫手段的不断出现,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民增收,迅速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在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进发的征程中,云南各族人民将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陈晓未副研究员)
来源/作者: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