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权: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
时间:2021/8/16 10:46:56|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之基石。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不加强修养和锤炼,党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丧失。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修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通过修好忠诚之心、做到心中有党,修好感恩之心、做到心中有民,修好进取之心、做到心中有责,修好敬畏之心、做到心中有戒,接受党性教育,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
一、修好忠诚之心、做到心中有党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共产党人而言,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是第一位的政治品格和最基本的要求。这不是空洞的口号、高调的表态、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在、积极的行动,贯穿在每一名党员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全过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从“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忠贞坚毅,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视死如归;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大义凛然,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坚定笃行;从“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壮志豪情,到“共产党员就要‘自讨苦吃’”的崇高境界;从扶贫战场的攻坚克难,到抗疫一线的白衣执甲……无数共产党人身上最闪亮、最动人的政治品质,就是忠诚。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做到心中有党,就要把忠诚刻在心上、注入血液、浸入骨髓、融入实践,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绝对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绝对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绝对忠诚上,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品味好“信仰的味道”,传承好“真理的火炬”,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筑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实践者,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强化组织观念,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修好感恩之心、做到心中有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连着党心,党心汇聚民心。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在百年伟大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密码。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对人民常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是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良好精神状态的基础和动力。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身上挤奶。我们党是人民的代表,人民的一部分,要组织人民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紧紧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医务人员白衣执甲,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工作者昼夜值守,车间工人加班加点,志愿者无私奉献,亿万人民自觉防护……通过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成果。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自觉做心中有民的表率,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胸怀“人民梦想”、致力“人民生活”、实践“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的江山永固长青。
三、修好进取之心、做到心中有责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进取心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奋力执着前行的积极状态,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有了进取之心才能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面对发展敢于拍板决策,面对矛盾敢于动真碰硬,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理想目标。
责任重于泰山,担当彰显本色。作为党员干部,心中有多少责任,决定了人生有多大作为。当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但是在少数地方有少数党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保持“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状态,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到问题皱眉头、见到矛盾绕外头、碰到困难躲后头,这些无利可图“不愿为”、得过且过“不思为”、监督不力“不必为”、胆小怕事“不敢为”、慵懒庸碌“不想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贻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也辜负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要把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的重大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做到自觉负责、忠诚履责、敢于担责、善于尽责,以昂扬向上奋力前行的进取之心、“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奋斗姿态,不断完善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坚决摒弃一切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消极行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辉煌业绩,绘就更美好更壮丽的时代画卷。
四、修好敬畏之心、做到心中有戒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会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意识到什么事情不可做,什么利益不可得,什么好处不可拿,什么红线不可踩,才能遵循规矩、守住底线、规范行为,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工作和生活中,名利诱惑无处不在,欲望熏染无时不有,如果不提高警惕,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就很容易一步步坠入腐败堕落的深渊而悔之莫及。纵览百年党史,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枪决的第一个腐败分子谢步升,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严惩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过程中重点查处一批权力不受制约、在诱惑面前失守的腐败分子,再到从严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特别是十九大后仍不知止、胆大妄为的违法违纪人员。这些贪腐分子并非不知道可能要面临的风险,并非没有想过可能付出的代价,之所以收不了手、刹不住闸,最终迷失自我、无法自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存侥幸”而不是“心存敬畏”,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没有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失去了对人民、组织、法纪的敬畏之心,丢掉了安身立命的“护身符”。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保得住正气,更好地为民用好权、服好务、谋好利。要深入扎实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不断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自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模范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要加强道德修养,涵养道德操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好共产党人的政德、大德、公德、私德,坚持慎言、慎行、慎权、慎独、慎微,锤炼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心向往之、行亦趋之。”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既是永恒的主题,又是常抓常新的课题。在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修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政德修养、品行作风,进一步牢固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党组书记、院长 杨正权)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