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然: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时间:2023/7/26 17:27:36|点击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只有深刻了解这些特性,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其中,中华文明具有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向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文明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展开历史长卷,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继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深刻认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
宗教同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不断充实时代内涵。历史上,各种外来宗教进入中国后,总是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它们与本土宗教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了我国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格局,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佛教为例,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在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变,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并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沉香救母、哪吒闹海、九色鹿等神话故事,都是脱胎于佛教故事,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形成的。中国的四大石窟,无不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在很多明清的寺庙中,经常可以看到释迦牟尼、关帝与太上老君共同供奉的景象,这正反映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格局。
历史充分证明,任何一种宗教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生存,就必须自觉适应、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走中国化的道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在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更好地巩固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
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古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条路线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开放,中华文明就会繁荣发展;什么时候故步自封、闭关锁国,中华文明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对外开放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胸怀最为开放的朝代之一:强盛的国力、发达的交通,与当时世界上70多个国家建立了通使友好关系。统一后的新罗王朝与唐朝贸易十分活跃,唐朝许多地方设有新罗馆、新罗坊、新罗村供新罗人居住。日本的遣唐使人数众多,络绎不绝。除此之外,唐朝还与东南亚、南亚的林邑、真腊以及今印尼苏门答腊有海路往来。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琉璃器,美轮美奂、流光溢彩,这些都充分展现出辉煌灿烂的大唐风采。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其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传承发扬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历史研究所、文献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