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忠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
时间:2021/2/25 10:20:31|点击数:
“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十四五”期间,云南应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巩固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成果,争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应融入国家高质量发展格局,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善民生、繁荣民族文化、培养各种人才、民族和谐关系建设中不断深入,使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发展中不断加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要为处理好差异性和共同性的思想基础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民族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大特色,我们的思想基础建设应落实在坚持尊重民族差异,但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但不强化特性的基础上,在思想意识上进一步明确各民族是中华民族之一员,只有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前提下,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在社会制度上“一步千年”的跨越史、改革开放以来几百万少数民族同胞离开原生社区到大中城市发展等等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事实、实践、逻辑进行理论分析,为处理好差异性和共同性的思想基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
二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过程中,应建立正确引导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显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形成今天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应遵循民族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
三是加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认识的思想建设。
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四是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广泛运用在民族工作的各个领域。
如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等从中华民族整体性视野出发的发展理论的运用;推动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工作;聚焦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大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精神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应充分把握文化强国的机遇,利用自身良好的基础,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在保护、传承中既要对外显的表层文化,如建筑、生产习俗、节庆等,内层的动态文化,如仪礼、手工技艺等方面加大保护力度;更应对如语言文字、价值观念等深层理念和认识系统方面的文化加强保护传承。深层理念和认知系统的保护,关键在于文化持有人,即文化主体自身的内醒和自觉。各民族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传统文化的主体,他们应当成为传统文化保护的主体,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开展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以某种产业为依托的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最重要的是文化持有人,让他们把日常生活的文化精髓挖掘出来、重视起来,真正认识到这些文化的社会价值,从而不断还原到新的日常生活中。让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体性、真实性上进行保护与活态传承,合理调整和寻求其发展路径。本着“保护文化遗产、延续传统文脉、永续合理利用”的原则,让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有活态传承的空间,又能在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得到不断发展。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章忠云)
来源/作者:民族时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