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徐志亮: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特质

时间:2023/1/17 10:04:14|点击数:

  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前进方向,为解决全球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外交的鲜明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展现出与时俱进、担当有为、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极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极大振奋党心军心民心。

  一、守正创新: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气派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使理论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使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就必然要求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启示,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全球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等理念主张;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发展和平发展道路理念,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为推动新时代外交工作提供指引。这些重大理论创新使我国外交原则立场更加鲜明、外交理论更具时代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元首外交活动,引领推进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积极举办主张外交,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名片,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发展;创新国家合作新平台,推动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为世界繁荣提供新机遇,注入强劲动力;开展“体育外交”,谱写中外人文交流佳话;开展“点对点外交”,有力塑造周边环境,带动外交全局;开展“家乡外交”,从情感文化入手撬动外交杠杆;开展“云外交”,为国际抗疫树立团结旗帜,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信心。这些外交的举措为全球治理体系指出了清晰的方向,展现了大国外交的智慧和担当。

  二、主动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是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团结合作的中流砥柱,始终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始终站在和平合作和公道正义一边,为妥善处理各种国际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面对强权政治和国际霸凌,中国反对霸权强权,反对集团政治。中国坚守公平正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发展进程,发展中国家尤其遭受重创,面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中国始终感同身受,伸出援手。

  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G20共同框架中贡献最大。在G20提出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力争缩小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增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更加积极。建设性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秉承“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面对全人类共同挑战,主动担当,提供中国方案。针对不断上升的全球安全挑战,推动五核国领导人就防止核战争发表联合声明,展现了大国担当、发挥了表率作用。

  三、立己达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世界情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达人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推崇的高尚品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以社会主义大国领导人的气度,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面对各种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汇聚起穿透阴霾和风雨的团结与合作之光,照亮人类携手前行的未来之路。从抗击大流行病到应对气候变化,从打击恐怖主义到维护网络安全,中国与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书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新篇章。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到“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和国际减贫合作:推动联合国大会通过农村减贫决议,发布减贫案例选编,实施“100个减贫项目”,推广菌草、杂交水稻等种植技术,中国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创造的减贫治理样本,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携手抗疫,危急时刻彰显大国担当。中国抗疫,不仅对本国人民负责,也对世界人民负责。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毫无保留地与他国分享抗疫经验、提供抗疫物资、开展科研合作,为弥合“免疫鸿沟”、构筑全球疫苗防线作出巨大贡献,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和动力。

  四、开放包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宽广胸襟

  开放包容是地区国家的文明基因,也是地区经济创造奇迹的成功密码。中华民族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始终同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友好交流,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地区国家就发出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正义呼声。冷战结束以来,地区国家站在全球化的最前沿,成为自由贸易的领军者,在扩大开放中拥抱世界,在相互包容中彼此成就,造就了亚洲的经济腾飞。当前,全球化潮流尽管遭遇一时的逆风,但奔腾向前仍是大势所趋。封闭和孤立只会导致僵化和落后,包容和开放将带来普惠和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中国以海乃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道路、治国理念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五、重情尚义: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崇高品格

  中国外交有原则、重情谊、讲道义、谋公正。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在国内热情接待四海宾朋,话友谊、促合作,讲述中国故事,阐述中国理念,提出中国方案,尽显大国领袖魅力和风范。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总书记坦率真诚、坚毅沉着、从容亲和、重义守信,为中国外交赢得普遍尊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任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国与国交往的前提。中国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说到的话、承诺的事,一定会做到、一定会兑现;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恪守政治承诺,重视履行责任义务,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和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民间友好、民心相通,指出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向国际友人颁发奖章,共同传承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同工人农民共话生产,勉励大家努力开拓;同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强调了解中国要全面深入,切忌盲人摸象;同青少年亲切互动,寄语同学们珍惜韶华,努力学习,了解中国,做友好使者。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上广交朋友,以诚相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赋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情理相交、真诚温暖的风格,对外交工作全局发挥了强有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老挝研究所   徐志亮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