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张体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时间:2020/4/13 16:53:04|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从决定性胜利走向全面胜利的收官之年,是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庄严承诺的关键之年,是为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献礼之年。全国及云南全省上下应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崇高历史使命感,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这一历史性决战。

  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践证明,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扶贫开发道路,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扶贫开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累计减少了9348万人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9年的0.6%,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未摘帽县还有52个。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人类的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0年,是脱贫攻坚走向全面胜利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脱贫攻坚摆到突出位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此作出了重要部署。各级党委(党组)应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崇高历史使命感,把脱贫攻坚作为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五级”书记一手抓,继续压实一把手负责的责任制,保持驻村工作队员稳定,提升贫困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打赢收官之战。

  聚焦收官之战,啃下“硬骨头”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硬仗中的硬仗”的关键时刻。截至2019年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5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而云南还有11.93万户、44.2万贫困人口,是全国唯一超过40万人的省份;未出列的429个贫困村中有深度贫困村381个;未摘帽的7个县均为深度贫困县,全省攻坚任务尤为艰巨。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任务也十分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胜利成就到全面胜利,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收官之战既要咬定目标任务不变,接续奋战,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又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还要接续研究谋划2020年后扶贫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省区市层层签了军令状,承诺了就要兑现”。收官之战发起总攻之际,财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合力推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打起百倍精神,勠力同心,尽锐而战,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坚决完成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硬任务、底线任务;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决战;坚决向全国人民兑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巩固脱贫成果,打赢攻坚之战

  收官之战,需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新形势,抓住工作重点,促进重心由注重脱贫向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

  第一,巩固成效要在政策稳定上下功夫

  保持扶贫政策举措的持续稳定性和配套衔接,扶上马送一程,巩固攻坚成果。健全扶贫资源动员和配置精准机制,保持投入力度不减,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与脱贫攻坚收官任务要求相匹配。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促进产加销“纵向”融合;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提高外出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开发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多措并举,查遗补漏,整改到位,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任务,提升脱贫成效。

  第二,巩固成效要在防止返贫上下功夫

  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做实做细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的预防工作,及时解决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现象,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形成制度保障。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对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及时提供针对性精准帮扶,防止落入“贫困陷阱”。

  第三,巩固成效要在激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特别强调,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以市场为引领强化产业“造血”机制。抓实产业发展,培强脱贫根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凝心聚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树牢“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脱贫攻坚观念。尊重贫困群众首创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激发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借外力、强内力,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坚决打赢攻坚之战。

  强化挂牌督战,确保圆满收官

  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是正确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是行之有效的,贫困地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科学有效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继续保持政策措施稳定。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准性,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逐县逐村逐户提出具体办法、精准对接,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未出列贫困村全部出列,未摘帽县全部摘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全面开展挂牌督战。按照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方案和开展挂牌督战的通知,加大巡视督查力度,强化挂牌督战举措,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对剩余未摘帽的贫困县进行集中攻坚,对未出列的贫困村进行重点攻坚,对尚未脱贫的“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进行整体推进,确保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坚决消除整县整村整族贫困,绝不让一个兄弟一个民族掉队、不让一个地区落伍。切忌松劲懈怠、转移重心、改换频道。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全力以赴督方向、督政策、督任务、督资金、督进度,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查成效。加大督查考核、问题整改和执纪问责力度。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浅表式扶贫”“形式式脱贫”“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既不能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更不能把完成任务的达标赛搞成相互攀比的锦标赛,做到脱的是“真”贫、摘的是“真”帽。“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脱贫衔接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不能画句号,需要对脱贫攻坚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提炼,还需接续建构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制度框架,继续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乡村振兴“起承转合”,成为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总抓手。在全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之际,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攻坚式贫困治理向制度性贫困治理转变、从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转变、从局部防止返贫向整体推进乡村振兴转变,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强化外部支持和激发内生动力并举,从依靠外来力量的贫困治理向提升内生动力的乡村振兴转变,健全长效稳定脱贫机制,防止返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发展动能,构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桥梁。

  从“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探索出乡村振兴以政府主导、市场引领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从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的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机制,转变到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守边固边型等不同乡村类型的分类施策机制上。脱贫攻坚政策力度空前、投入力度空前,有机衔接乡村振兴,后程接续发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加大“三农”政策持续性倾斜力度,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筑牢基础。

(作者系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农村发展研究所 张体伟研究员)

  

来源/作者:《社会主义论坛》2020年第4期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