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刘雪璟: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化为云南兴边富民的持久动力

时间:2021/8/24 9:21:54|点击数: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沧源老支书们,指出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这封重要回信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云南各族儿女将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为遵循、为鼓舞,奋进绘就乡村振兴云南新貌,谱写民生福祉云南新篇,迈上民族团结云南新阶,汇聚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云南力量。

  一、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绘就乡村振兴云南新貌

  在过去八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云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攻克了深度贫困堡垒,特别是“直过民族”及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如期兑现,与全国一道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只是第一步,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南作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韧性较为强劲的地区,做好“有效衔接”这篇文章,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乡村振兴的嘱托,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产业振兴方面,聚焦产业支撑体系的健全完善,释放农业农村的资源禀赋,通过连续性技能培训、实用性政策保障、正向性价值引导,提升农民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质巩固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补齐农产品深加工短板及市场营销弱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人才振兴方面,把人力资本开发运用置于首位,物资保障与精神感召相统一,就地培育人才与吸引支援人才相结合,着重培育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黄绿领”“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着重搭建聚集各领域各行业的专业团队或特技人才构成的人才梯队,着重打通人力资本要素流通壁垒,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层次的人才协作,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让乡村成为“身体与灵魂长期同在”的美丽家园。在文化振兴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德治联结法治、用德治涵养自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经过村容村貌整治后的乡村新颜内化为农民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转化为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跃升,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在生态振兴方面,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特别是以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契机,大力倡普绿色、安全、智慧理念,培植绿色健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把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优化农村生态系统变为自觉理念和日常行动,打造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云南。在组织振兴方面,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农村支书要以沧源老支书及其他地区优秀支书为榜样、为镜子、为鞭策,进一步释放“头雁效应”,善于把我们党和国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同时,积极引导“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在云南农村大地生动铺展,系统把脉、科学谋划、精准实施,合力增强乡村振兴的造血能力,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硬核优势。

  二、以重要回信精神为遵循,谱写民生福祉云南新篇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深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内在诉求和重要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和坚强领导下,云南在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中实现了民生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和整体性提升,朝着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趋向发展。

  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云南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切民生福祉的嘱托,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细微事、操心事、揪心事、危难事当作头等大事,创造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得了的实惠。紧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民生“七有”,促“有”为“优”,促“好”变“强”,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本质和优势。一是着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的全面实施,通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扩容提质计划,开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继续教育、在线教育,全力铸魂育人、立心塑人、养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逐步推动接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尽快实现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依托云南宜居宜养的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普惠托育和失能老人照护机构,实施普惠养老托育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三是推进健康云南建设,围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大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云南中医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有效的疾病治疗和日常保健,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云南“大健康”步道,形成重视身心健康、养护身心健康、持久身心健康的健康工程格局。四是筑牢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的“铜墙铁壁”。云南在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双推动”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努力,各级党政领导带领各级党组织亲自抓部署安排、系统抓州县统筹、切实抓责任落实,全面实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全面推行边境村网格化管理,全面排查边境县外来人员进出,全面加强边境物理阻拦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技防系统建设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只要疫情仍在,防控任务就一直在。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从国家总体安全视域出发,绝不放松警惕、麻痹懈怠,尽最大努力抢时间抢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构筑“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严密防控体系,织牢强边固防的安全防护网,以坚定的信念信心和科学的能力方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各族人民创建幸福美好的生活家园。

  三、以重要回信精神为鼓舞,迈上民族团结云南新阶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研究、谋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切民族团结的嘱托,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民族人民心中持久扎根,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团、永远相拥。

  首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夯实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思想根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其次,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通过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作、共学共事、共享共乐的社会条件,加快边境地区口岸城市、中心集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散居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适时修订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努力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普遍推行“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作出示范,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化为善执行的行动、变为可触感的现实。再次,持续释放云南“民族文化活化石”效应,不断承续“民族文化基因库”,特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打造一批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一批民族文化通俗读物、一批民族文化精品网课、一批民族文化文艺精品,推进民族文化有效保护和持久传承。最后,把民族团结的生命线贯穿于各层级各单位各系统的各项事业之中,把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部署及民族宗教政策转化为谋划工作的依据,以及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教育振兴、民生保障、法治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理论研究、民族关系和谐的总遵循和动力源,促进各民族砥砺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让民族团结之花结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喜悦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是云南实现兴边富民、兴旺繁荣的持久动力。云南各族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赓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凝心聚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乡村振兴的蓝图一干到底,为民生福祉的祈愿接续奋斗,使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持续向好,积极作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云南贡献。

  (执笔:云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刘雪璟)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