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泠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
时间:2022/11/17 15:19:45|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并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建设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它的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信仰、保持定力,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始终贯彻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始终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旋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在新征程上,“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证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把握引领时代,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具有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既是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最终目标,核心价值观就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要素。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深刻领会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地位,着眼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提出的文化使命任务,是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要心系“国之大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根本方向,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中心环节,要在新时代实践发展中展现文化新作为、新气象,要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铸就新辉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新贡献。
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表述的基础上,《决议》提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作出了顶层设计、全面擘画,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文明兴盛的社会主义中国。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摆到及其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坚守崇高的文化理想、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文化是重要支点、重要因素、重要力量源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首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不激荡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脉动,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光芒。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以史为鉴、察往知来。要学好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要着眼于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着眼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民族文学所 杨泠泠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