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刘欣:问题、立场和方法——重温《改造我们的学习》

时间:2022/9/1 17:23:19|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党的历史,81年前在中国革命处于紧要关头时,毛泽东同志《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从问题、立场和方法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文章,对今天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的一篇报告。它与《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成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读本。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年的革命历程中“左”倾与右倾错误都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表面上看“左”和右是两个相对的极端,但实质上却是“两级相通”,都根源于不了解中国具体实际或不能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从整顿文风、学风开始,拉开了整风运动的序幕。

  突出立足中国的问题意识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当时党内在学风上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于主观主义,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最常见的两种表现;二者从根本上说都没有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实,都不能真正解决中国革命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的重要性。他告诫全党:不要割断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不是把研究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而是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熟谙历史典故的毛泽东巧妙运用“有的放矢”这个成语来说明这个道理。在文章最后毛泽东号召全党:一是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二是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史,首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三是在干部教育中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归于一点,就是要以马列主义的“矢”来射中国革命中的具体问题这一“的”,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仍是我们科学回答和解决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不二“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它的学风具有鲜明党性立场和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站稳政治立场的根本。正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历经可歌可泣的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才找到的“最好的真理,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毛泽东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立场决定了方向,要胜任这样的使命,就必须深入透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从肤浅到深刻的学习过程。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自觉地学习和认识这个真理,实践和发展这个真理,找到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行动指南,战胜了无数挫折,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全新的考验。仍然要通过不懈地学习来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如此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并成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才能拥有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主心骨,才能拥有步调一致的信心、动力和保证。

  要站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把创新提升到学习责任的高度,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政治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理论品格,我们党始终牢记并忠实于这一责任,坚信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个新命题、新方法、新理论。在伟大的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蓬勃生长、根深叶茂。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更加“生动丰富”,这就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提出新的课题。我们要继承《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思想精髓,深入研究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现实国情,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旺盛的生命力。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他告诫全党同志要牢记“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不是“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是要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贻害无穷。对于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也开出了“药方”。第一,“有的放矢”的学习方法。毛泽东严肃地批评有些领导干部“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他所倡导的“有的放矢”学习态度“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第二,调查研究的方法。毛泽东指出当时学习研究的现状就是“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许多同志“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所以,他号召党员干部在发现和研究问题时“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他强调“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还阐明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与之相反,是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毛泽东把这种学风视为“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实事求是不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德,更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改造我们的学习》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工作中“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可以说,正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保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胜利。今天我们党仍然要依靠这种思想方法来作为党制定战略、策略和政策的思想前提;仍然要依靠这种思想方法来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仍然要依靠这种思想方法来保证我们党战胜挫折、赢得主动、制胜未来。

  重温《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立足中国,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有助于我们站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哲学所研究员)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沈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