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星:以“六个必须坚持”引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时间:2022/11/21 14:33:46|点击数: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立场情怀、民族自信自尊、守正创新的勇气、强烈的问题意识、全面系统的观念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对云南民族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我们要以“六个必须坚持”引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开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局面,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一、人民至上,民生为本
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篇章。实施了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着力抓脱贫、固团结、强引领,打造了36个示范县、301个示范乡镇、4083个示范村(社区),助推各族群众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实现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云南全面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11个,5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4G网络和宽带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云南将各类民生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稳岗促增收专项行动,推动异地转移就业,整体推进民族地区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云南始终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一方面,要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步伐,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聚焦乡村振兴,强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科技帮扶,坚持向民族、边境及贫困地区倾斜政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自信自立,富民固边
“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边境兴则云南兴、边民富则边防固。多年来,立足全省国境线占全国国境线近五分之一的省情实际,云南把边境地区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从2015年起,云南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工程基础上,连续实施两轮“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全省110个沿边乡镇的87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边境沿边村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当下,云南正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下,云南要进一步聚焦边民增收抓实各项工作:把低收入人口作为增收重点,抓好转移就业、集体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工作,切实拓宽低收入人口增收渠道;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和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强化科技支撑和金融支持,着力强化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创新,提升农业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和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事关云南省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边境群众高品质生活,通过让边民富起来,边防更加巩固,我们要建设起来一个个边境小康村,更要把一个个边境小康村变成边境幸福村。
三、守正创新,跨越发展
云南民族众多,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云南坚持维护民族团结良好局面,不断创新理念、措施,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的指导意见》,发挥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优势,拓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措施,聚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助力开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局面,针对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立采取重大创新举措,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不断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创建工作参与范围,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各州市县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宾川高原特色农业产品优势,以加快发展“互联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树立绿色品牌,拓展产品营销,有效提升各族群众经济收入,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抓在基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作为主阵地、主渠道,推动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工程化和项目化,确保创建工作有抓手、有载体、有成效,着力打造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云南在努力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在民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治建设、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关系和谐十个方面做出成绩、做出示范,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新跨越、边疆繁荣开放实现新跨越。
四、把握新动向,解决新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族群众大规模跨地区流动正变得日益频繁,近年来以高铁建设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这一趋势更为明显。目前国内流动人口的走向呈现出两个鲜明特征:从乡村流向城市,由边疆流向东部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每年城乡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大约有4000万。”就云南来说,目前,全省城镇流动人口中民族人口占72%。这种大规模迁徙一方面促进了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另一方面,文化习俗、语言和生活习惯各异的不同民族群众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误会和摩擦,一旦处置不当,就会影响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而且跨地域流动的少数民族群体往往倾向抱团集中居住、生活和就业,仍没有打破事实上的社会区隔。针对客观实际情况,要采取新型的民族事务治理方式,即民族互嵌式治理。民族互嵌式治理涵盖了空间互嵌、生活互嵌、婚姻互嵌、文化互嵌和精神互嵌5个方面。而云南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插花式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省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持续向“大流动、大融居”深化,越来越多的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创业、安居定居,要持续深化民族互嵌式治理,创新治理方式和形态。
五、坚持工作主线,系统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发展史,在总结和展望党的民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百年来党解决各种民族问题、推动民族工作不断向前的“纲领”和主线,得到了历史和现实的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十年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更加注重精神力量和思想教育,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推动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思想基础。不断开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实现云南高质量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六、胸怀天下,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工作大局和全国民族工作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殷切希望。我们要以示范区建设统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上作出新探索,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上开创新局面,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开辟新境界,在不断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上积累新经验,努力探索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新路子,从国内和国际的维度,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新篇章,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上新台阶,不断巩固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两个共同体同向共进,为世界和平道路越走越宽阔提供思路、方案和样板。
(作者:李吉星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