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璟:“一带一路”加速重构全球价值链稳定供应链
时间:2023/10/16 8:53:14|点击数:
作者:吴璟(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全球化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利用比较优势开展专业化生产,在国际分工布局、中间品贸易繁荣和商品流通的基础上形成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相互协同的国际分工体系。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加速推进国际分工细化深化,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然而地缘冲突、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使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频繁调整,劳工成本高企、运费上涨、物流中断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稳定风险,欧美国家制造业空心化,新兴经济体关键技术遭遇卡脖子,全球供应链安全风险增加。
“一带一路”助力全球价值链重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瞄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弱和产能弱的特点,中国以合作共建的形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共建国家开展了兴基建和扩产能的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软硬联通,增加共建国家的就业,带动共建国家的商业贸易和制造业发展。中国产业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转移,带动更多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全球生产链分工进一步深化。
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投资需求的增加,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加快资本、技术和人才区域性流动,促进国际产业合作,提升产品全球供应能力,实现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和便利化,贸易的便利化推进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快速发展,文化传播和数字产品层出不穷,知识产权持有者的利益保障和转让交易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协同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原则,降低国际贸易的信任成本,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促进了“一带一路”自由贸易体系的形成。我国不断增加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在主动迁出中为企业积累更多的利润,增加了资金投入研发活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开放包容和互学互鉴的合作态度,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共建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共建国家形成技术共生、产业共生及市场共生,实现以双边价值链升级为标识的互惠共生。在第四次科技浪潮中,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技术效率成为中国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作与创新的动力,提升行业的技术标准,实现行业技术持续创新,为进一步提升全球价值链夯实基础。中国正在运用自身较完备的供应链体系,通过联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和跨境供应链链式助推模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共建国家在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标准、管理、规则和规制方面形成共识,以构建稳定安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持续价值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当前,全球供应链之间紧密相连的分工协作秩序遭到破坏,后疫情时代,供应链的脆弱性一览无余。我国正处在优化供应链产业链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是构建我国内外大循环的布局和抓手,要加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能合作,利用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带动更多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并协助更多发展经济体主导产业链供应链的话语权,建立更为公平合理且互利互惠的国际贸易关系。
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构筑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体系,以产业升级迎接全球价值链重构。针对目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解决部分“卡脖子”问题;在产业的优势领域继续深入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把握住产业基础工程,发展工业四基,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就是要面向中高端环节进行科技攻关,掌握中高端环节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支持主要产业集群和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国际竞争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的水平,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积极培育国内产业链。持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形成区域价值链。培育本土企业成为价值链的“链主”,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使我国的链主企业成为国内产业向共建国家转移的组织者和治理者。持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合作,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究。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优化市场环境,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在产业转移中,推进中国与共建国家不断提升内在统一性、互补性、关联性和协调性。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能源技术向低碳化、分布式和智能化持续转变,交通技术向超高速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共享化持续变革,数字化转型渗透到制造与服务的价值链各个环节,加速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流向和格局。围绕智能、绿色等产业升级方向,完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机制,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推动信息技术、交通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全方位融合性变革。
来源/作者:光明网-学术频道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