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任仕暄、黄静:努力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

时间:2023/5/18 16:32:24|点击数:

  “西畴精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人民创造的以“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核心的奋斗精神。“西畴精神”是新时代云南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西畴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努力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弘扬“西畴精神”,并融会贯通于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中,接续奋斗、实干兴滇。

  一、坚持人民至上,努力造福各族人民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西畴县开山、修路、造林、建水利工程等所有工作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困难,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表现,是共产党人不变初心的真实写照。弘扬“西畴精神”说到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急所盼,把实事和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得到实惠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判断标准。云南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起点低、家底薄、短板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市场主体、营商环境、城镇化、创新和人才、开放发展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要补。但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西畴精神”,战天斗地,几十年如一日,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不等不靠不要,积极主动推动新发展,努力造福各族人民。

  二、坚持自信自立,踔厉奋发推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弘扬“西畴精神”就要脚踏实地干好事业,兢兢业业做好工作,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步一个脚印,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力求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自己党员身份,沉下心来,扎根基层,找准路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各族群众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和创造精神。今天的云南正在爬坡过坎、奋发图强,更需要赓续‘西畴精神’,自强不息、奋斗拼搏、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守正创新,创新图强实现云南新跨越

  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面对艰难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以开阔的胸襟,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奋斗目标,向自然向贫困宣战,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经过不断努力,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西畴精神”不是不顾实际的盲目蛮干,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炸石造地转向综合整治、植树造林,敢为人先,把嶙峋石漠变成了丰美绿洲。在西畴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什么“干不了”。

  四、坚持问题导向,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补短板、攻坚克难

  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思维方法的丰富发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我们要正视问题和困难,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迎难而上,以迎难而上的意识,勇立潮头,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堤,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意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勇于挺身而出,敢于做出牺牲,发扬“西畴精神”,敢于担当,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在工作中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

  五、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全面落实省委的战略谋划

  坚持系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云南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起点低、家底薄、短板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市场主体、营商环境、城镇化、创新和人才、开放发展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要补。但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西畴精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统筹起来,全面协调,站在全国的高度、全省的高度,按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接续奋斗、实干兴滇,一张蓝图绘到底,苦干、实干、创新干。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六、坚持胸怀天下,涵养美美与共、海纳百川的大气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让云南走向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云南贡献。“坚持胸怀天下”以全球眼光,不拘于一隅,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向善向前发展。“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价值主张,并将其贯穿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彰显大国和大党的历史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坚持胸怀天下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天下”,是以一种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眼光,通过真诚切实的行动来促进自身与世界的共同繁荣发展。坚持胸怀天下,不仅关乎现在,而且关乎未来;不仅关乎中国,而且关乎世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国际视野,秉持天下胸怀。

  【作者分别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哲学所研究员  任仕暄;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黄静】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