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燕: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 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
时间:2023/7/6 17:05:38|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尤其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更为深刻地进入文化和文明的层面,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更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到“马克思主义内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自发状态到自觉状态的关键转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指明了方向,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代,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途径。
一、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在其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塑造了体现中国人特质和禀赋的民族精神,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植根的沃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滋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的充分吸收、承续与运用,以及应时代发展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打上了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性,揭示中华文化的精髓要义,在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刻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创性理论的提出和强调,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文化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所未有地被强调,并成为支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精神底色和文化基座。新时代,我们必须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围绕解决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回答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职责使命更为凸显,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此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并具体深入地阐述了坚持“两个结合”对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实现路径,即“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在“两个结合”中深入挖掘、精心总结、善于利用,以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挑战新问题,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而为马克思主义赋予新的时代特质、注入新的科学内涵,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文化主体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才能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文明发展的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历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鸿燕)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