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王海东:不朽的精神

时间:2018/9/13 16:54:49|点击数: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有的人虽生犹死,有的人虽死犹生。那些终生孜孜于自我完善、追求真理、探索人类命运的圣贤,便能突破时空间的局限,死而不朽,犹如永恒的光芒,照耀着人类。被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卡尔·马克思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向全世界昭示了思想家哲学家的不朽精神!

  首先,马克思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彰显知识分子完美的人格与许多赤贫革命者不一样,卡尔·马克思有着较好的出身,他于1818年5月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里尔市一个犹太族家庭,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律师,在当地德高望重。他家拥有当时特里尔城最著名的葡萄种植园和酿酒坊,可谓家底丰厚。他的姨妈索菲亚和姨父利奥·菲利普就是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不仅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但他却没有一点纨绔之气,反倒积极上进。少年马克思是一个学霸,勤奋好学,于1841年就提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而他不但没有选择公务员,也没有去经商,或者像祖辈那样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拉比,而是做了一名卑微的自由撰稿人。

  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出身更为高贵,她的奶奶燕妮·威沙特和爷爷菲利普,分别是英国和布伦瑞克公国的大贵族。威沙特的家族是英国王室成员,她的姐夫曾任英军总司令。燕妮的父亲路德维希,曾在拿破仑时代的威斯特伐利亚区当过地方官,又在普鲁士统治下的特里尔担任政府的枢密顾问,时常有机会面见国王。大舅子菲迪男·冯·威斯特华伦,后来担了普鲁士的内务大臣。显赫的姻亲关系并没有影响马克思的独立人格,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寻找人类幸福的答案,他毅然放弃了这一切令人艳羡的条件,舍弃了声名煊赫的家族背景,抛弃了个人的幸福生活。“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在舍己为人之中,不断寻求自我的完善,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其次,马克思彻底的批判性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表征着哲学家的独特魅力年轻的马克思为了探索人类的命运,毅然放弃了美好的前程。众人皆知,他若为己为家而顺着平坦的大路前行,就会成为受人吹捧的“马克思部长”或“行长”,再次点成为受人景仰的“马克思校长”或“系主任”,最糟糕也会成为“马克思教授”或“莱茵河学者”,而不至于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居无定所,贫困潦倒,流落他乡,自嘲为“世界公民”。然而,他听从良心的呼唤,为了社会正义和每一个人的幸福,毫不留情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向普鲁士等专制主义政府开火!

  他并没有因为亲友身居政府高位,而放弃批判,依旧尖锐而彻底,“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狂热的批判不是激情而是理性“在同这种制度进行斗争当中,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这种批判就是实践力和战斗力,不是柔弱的词语,不是隔靴搔痒的鞭挞,而是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它不是解剖刀,而是武器”,其目的在于消灭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敌人,因为这种制度的精神已经被驳倒。”对于这些落后的制度、文化及精神,即一切“受到蔑视的存在物”都要消灭干净。这种彻底的批判性贯穿着马克思的终生,即便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三个孩子因贫穷而夭时,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令人诧异的是贫穷并没有限制马克思的想象力,贫穷也没有削弱马克思的创造力,贫穷更没有阻止马克思攀上科学的巅峰。他依靠微薄的稿费和恩格斯的接济,在惨淡的日子里筑造着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思想大厦。避难于伦敦时,他几乎每天准时到大英博物馆看书、研究和著述。他博览群书,所涉猎的领域令人叹为观止,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文学、政治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和工商业实践,甚至还旁及数学与自然科学等,乃为举世罕见的通才。他还能阅读欧洲多国文字,据说多达二十余种,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著作等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有50卷,中文第二版70卷,而该全集国际版约160多卷,实非常人可比!

  在学术思想上,马克思极富创新性,不崇拜权威,敢于挑战思想史上的大家,从古希腊一直到当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康德、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圣西门、傅立叶及欧文等人都是他的思想垫脚石,批判性地继承先贤的思想,创造出自己的学说。

  最后,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悲悯救赎凸显出思想家的终极关怀精神作为学术超男,马克思不仅著述丰富,而且治学态度极为严谨,他希望将最好的研究成果献给广大的工人阶级兄弟,所以总是以极为严苛的态度,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所写的一些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因此,他的著作《资本论》成为世界级经典。

  更与众不同的是,马克思并没有蜗居于书斋,安于学术研究,而是积极投身革命实践,他要使哲学回归实践的本性。“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他不畏生死,为了解放无产阶级,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投身革命的洪流,于1848年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成为伟大的经典之作。

  在他的心里装的是整个人类的幸福,面对无产阶级的苦难,悲悯顿生,犹如释迦摩尼王子初次见到乞丐、病人和死者时,所产生的震撼与慈悲。“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他把自我完善与人类的命运统一起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才能完善自己。一切工作皆是如此,科学也不例外“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促进人类的福祉。

  如何才能消除人间的苦难,使每个人得到救赎?马克思渴望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案,故而他反对宗教所提供的答案,也不赞成道德性的解答。在《共产党宣言》中,他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自由人的联合体”不是概念,而是每个人具体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鲜活关系;联合体的自由与发展是植根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幸福之上。个体的自由、权利与幸福是基础,是救赎的根本所在。他的卓见,光芒四射,照亮黑暗,启人前行。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一生舍弃华贵,甘于贫穷,四处逃窜,勤于著述,勇于实践,为全人类的福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一语成谶,在为人类福利奋斗的过程当中,马克思殚精竭虑,劳累而逝。但凡有良知的人们,在面对马克思骨灰的时候,无不洒下激动的泪水。

  不论时光如何流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今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各类纪念活动和文章纷至沓来,多不胜数,却少有彰显马克思真正不朽精神的文字。马克思的伟大不仅在于构建出一套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还在于他延续了西方的知识分子传统。他始终葆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批判的精神和悲悯的情怀,并将之付诸于实践,舍生忘死,是为大仁大义!这便是其不朽的精神!在当下,当乖巧的读书人由知识分子自觉地转变为知了分子时,纪念和反思马克思的不朽精神极为必要,亦为迫切!

来源/作者:哲学所/王海东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