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忠: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时间:2024/6/6 16:52:58|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上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云南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扎实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相比较,到底“新”在哪里?
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来看,科技创新始终是人类财富增长的不竭源泉,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源泉。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创新都一直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引起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学革命、五次技术革命、五次产业革命。随着科技发展,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所激发的生产力是不是都是“新质生产力”?换句话来讲,就是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相比较,到底“新”在哪里?自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以来,不同解读文章、不同评论文章、不同学术文章纷至沓来。综合各位专家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泛义的、相对的、一般的概念,“新”是相对“旧”而言的;另一种是狭义的、绝对的、特殊的概念,“新质”是有标志性意义的特性、特质和特指。笔者认为,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四大特征:
一是科技创新是指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突破。新时代的科技革命和以往的科技革命不同,在时间上,“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变得越来越快;在空间上,科技革命在“微观—宏观—宇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在内容上,一些重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相互之间都不再是独立的、分离的,而是重叠的、有机的,越来越融合,越来越难分彼此。例如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都具有“绿色、智能、泛在”的群体性特征。这一判断是国际公认的,早已经写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二是目前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科技是以AI技术为标志的智能化竞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AI技术除了具有通用技术的一般特征外,其不同于蒸汽机、电力、内燃机、早期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通用技术,它是机器人,直接涉及人类本身智能与人类创造的机器智能的复杂关系,况且它能够基于反馈的大量数据来自我学习、自我适应、自我完善。当我们面对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无人产业园区时,是否想到,AI技术不仅是对人体力劳动的替代,更是对人脑力劳动的替代,模糊了意识和物质的界限,模糊了人和物的界限,模糊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界限,模糊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界限,模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界限。语言、文字和意识的产生,世界由一维的客观自然世界异化为客观和主观的二维世界;人工智能机器人产生后,世界再次异化,完成了一次“否定之否定”,合二为一。非实体性要素成为独立性要素,生产力三大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变成了两大实体要素: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劳动对象,生产力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成为新质生产力。
三是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又一重要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上只有作为人类发展第二阶段的资本社会,才是唯一“为生产而生产”的社会。而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与其说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如说是“扬弃劳动的异化”“解放生产者”,把劳动者从权力和资本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是“解放生产者”,就是对人的最大尊重。
四是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革命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基础性特征更加显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特别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络、数据科学、生命科学、健康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能源科学等等,由于泛在,也就不同于传统科技创新,容易产生规模效应,大多具有超高附加值、超高回报率的特点。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赋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如果说,上述四条标志性差异是从生产力本身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那么,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有机统一体的角度来看,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至少有以下四种含义:
一是新质生产力是既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又区别于外国其他主义的生产力,是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解放生产力是过去一切革命共同的使命,而解放生产者才是社会主义革命特有的使命。”支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革命是以智能软硬件技术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人工智能、无人控制技术、清洁能源、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科学与技术相融合的技术革命。这种科技革命正是以解放劳动者为根本目的的科技创新。
二是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实际、总结中国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又一次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所预见的未来生产力,是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重要基础。马克思的三大经济形态理论将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权力支配的社会)、物的依赖关系(资本支配的社会)和自由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而自由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依赖关系,又是什么起到支配作用,马克思并没有作出具体的回答。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对这样两个问题作出具体回答,按照人和物及其二者之间互动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马克思主义所预见的自由社会即第三个阶段是“制度的依赖关系,是智能创新支配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三是新质生产力具有“绿色、智能、泛在”的特征,是符合“三新一高”要求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快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动创新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区域的协调性;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注重战略的协调性;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注重产业链条的协调性,推动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开放发展。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发展和共享发展。
四是新质生产力是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破解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的战略路径选择和重大战略举措。早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靠掠夺殖民地资源和市场而完成了现代化;美国靠金融霸权等多措并举来化解债务而实现现代化;中国人民向世界承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要避免陷入“减负悖论”,只能将蛋糕做好做大,只能依靠创新创造,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依靠劳动来化解债务,进而实现现代化。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胡庆忠)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