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常飞:巩固拓展云南怒江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1/1/18 9:26:59|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因此,扎实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行动,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时期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科学制定怒江“十四五”规划,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怒江“十四五”时期重点目标任务,对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谋划。依托怒江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要重点谋划好如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社会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和项目实施要求,明确怒江“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更好契合怒江州情特点,更好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科学引领怒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发展新格局。在贡山县、泸水市、福贡县、兰坪县等四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综合交通、能源发展、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事业、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加快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5G网络通信、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新基建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开创怒江“十四五”发展新局面。

  二、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脱贫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外部机会和内生动力的双重支撑,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获得外部大力支持和激活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更稳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机会,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进一步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当前,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在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推动扶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顶层设计,将针对现行脱贫标准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民生帮扶措施和提升乡村发展能力的常规性政策,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让现代化的生产要素、科学技术更多更好更快地配置到农业农村,搭建特色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构建“物联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特产品”经营模式。推进乡村建设,强化乡村治理,完善治理机制和工作体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的弱项短板;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和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

  三、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10万人,通过进城入镇集中安置的方式,使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成为了城镇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时期,要按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全面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顺应易地扶贫搬迁后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趋势,有序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就业、后续产业发展、文化宣传服务、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五大体系”建设的同时,要提前谋划和妥善解决好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过程中已出现的“搬迁群众人口自然增长引起住房面积紧张、搬迁人口总体素质有待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不够”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要争取省级层面的支持,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公租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素质提升项目,组织开展实施农村群众生态移民搬迁项目等。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渠道,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

  四、加快发展产业提高就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把发展产业和提高就业作为确保群众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快培育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旅游文化、绿色香料、峡谷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按照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部署,加快推进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怒江百亿绿色铅锌产业,加强能源基础网络建设和互联互通,强化区域能源合作。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位推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和半山酒店、精品酒店,创建一批高A级旅游景区,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绿色香料产业,加快绿色香料园区建设。做优峡谷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特色畜禽和中蜂养殖产业。扎实开展“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充分发挥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作用,吸纳易地搬迁群众参与生态项目建设,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扶贫车间,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群众就业机会,创新劳务输出工作举措,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推进劳务输出精准化。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尤其要扩大到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的人数和规模,通过外出务工获得技术、知识和经验,在这部分人返乡后能够增强当地产业发展的技术储备和提供人员补充,能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技术带动和人才助力作用。

  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巩固拓展怒江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充分发挥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各方力量、资源和智慧紧紧汇集在党组织周围,不断巩固和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夯实基层组织阵地,推动农村党群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拔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真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导力量和关键力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重点从乡村能人、脱贫能手、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让怒江的农村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省委下派怒江州帮助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 常飞)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