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王贤全:落实“双碳”行动 建设绿美云南

时间:2022/6/15 9:32:47|点击数: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共同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为云南助推“双碳”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一二三产业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彰显特色优势,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绿色能源电力装机、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等指标全国领先。持续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降低24.72%。高原绿色现代农业逐步崛起,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三,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七。旅游业持续转型升级,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催生集历史、文化、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以及多彩文化成为云南向世人展示的亮丽名片,绿色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逐步筑牢。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生态安全体系,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持续开展美丽云南建设,全省森林面积(3.74亿亩)、覆盖率(65.04%)、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颁布实施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在云岭大地从愿景变为现实。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颁布施行《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及实施细则。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加到39个。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十三五”期间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年均递增20.3%。强化“一张蓝图管控”,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稳致远。

  绿美领航建设美好家园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云南持续发力。“十四五”开局以来,云南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落实“双碳”行动,开启建设绿美家园的行动。云南相继出台《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云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大力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力争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

  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持续推进“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推动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加强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先避让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动屋顶光伏建设,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持续打造绿色能源强省、“一基地三示范区一枢纽”,到2025年,全省电力总装机1.5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达到86%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到46%。

  强化重点领域减碳增效。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全面摸清碳排放家底,制定云南省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工业领域低碳转型,加强交通运输低碳创新,强化建筑领域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消费方式。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稳步实施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增强固碳增汇能力。有序推进云南省2060年前碳中和路径设计,明确实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业、重大政策和重要制度安排。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重点强化森林抚育,提高林木蓄积量,加强生态农业增汇,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增量。

  建立完善碳市场制度体系。建立完善与全国碳市场充分融合衔接的碳市场制度体系,研究制定配套制度。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按照国家部署开展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冻土、岩溶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

  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编制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统筹提升城乡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综合评估和风险管控能力。

  实施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以昆明及州(市)中心城区为重点,发挥城市生态环境优势,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打造绿色城市发展新样板。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车,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持续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到2025年,全省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综合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风貌特色更加突出,产城进一步融合,显现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云南特点的城市之美。

  实践证明,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中和”手段,植树造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碳汇方式。绿美建设针对城乡绿化率不高、结构分布不均衡等短板,广泛植绿、增绿,提高城乡绿植覆盖率,不仅让森林成为水库、钱库、粮库,还要让丰富的绿植成为“碳库”,为探索“两山”转化途径贡献云南智慧。通过10年的绿美云南建设,营造“人在林中,林在景中,景在画中”的诗意栖居地,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提质、全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加快提高、绿美云南美誉度和知名度加快提升,建成美丽中国新标杆、示范区。

  【作者:王贤全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2021年政府口省级部门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构筑云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