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杨正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2022/12/22 17:37:00|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实现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史,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百年发展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艰辛探索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为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规律进行总结提炼,提出了一系列预见性、原创性、自主性的现代化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探索和开创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是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任务。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二是借鉴苏联式现代化模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生的红色政权在毫无历史经验的前提下,借鉴了苏联的现代化发展模式,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时满怀豪情地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95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强调:“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三是独立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意识到苏联模式存在着严重弊端,照抄照搬苏联现代化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预见性地提出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提倡“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次阐释,也是后来的“四个现代化”由来。四是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同时指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初步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给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彻底否定了贫穷落后、封闭僵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拉开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幕。1979年3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此外,邓小平同志基于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并且首次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此后,“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凝练为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集中而鲜明的体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努力,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整套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逐渐趋于成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特征:“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鲜明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发言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2022年7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战略步骤、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等进行系统阐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一系列创新突破,极大地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引、注入了强劲动力,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四、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探索过程,也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我们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推动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互动,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上的不断发展和理论上的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五个中国特色,彰显了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印记、最亮丽的底色。报告还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这些本质要求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全面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实现了新的理论升华。同时,报告还指明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五条重大原则,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政治要求和基本政治底线,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记守住的原则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集中论述和深刻阐释,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既丰富、发展和升级了现代化的标准,又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全面形成和完善,也意味着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的形成,集中反映和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果,实现了我们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战略引领,擘画了宏伟蓝图,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实践是思想之母,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的根本任务就是回答并指导解决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对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孜孜以求,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发展道路,彻底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性,彻底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时代课题、紧扣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整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不仅要将其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而且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用不断发展着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作者: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  杨正权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