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盐井: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重要资源
时间:2021/2/18 15:18:38|点击数:
云南、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和开发的地区,留存着丰富而独特的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盐井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其中之一。云南的黑盐井、诺邓井以及西藏的芒康井等盐井,因其优越的盐卤资源条件,在我国盐业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盐卤资源逐渐枯竭和工业化生产飞速发展,大部分盐井已陆续停产,但盐井历史文化遗产传承至今。这些盐井历史文化遗产,一部分是与食盐相关的生产场地、工具器物、生活场所、运输道路和建筑遗迹等有形文化遗产,一部分是在食盐生产、运输、交换和盐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口头传说、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经验技能、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信息,是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重要资源。
盐井开采开发过程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
诺邓盐井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传说,人们在渗出盐卤的地方放牧羊群,羊群因长期舔食被风干的盐末而身体壮实、鲜有疾病,盐井随之被发现。此后,江苏、福建、江西、河南、四川等外省以及云南省内其他地方的人们纷至沓来,或为盐民,或为商贾,在盐井开采开发、贸易交换等过程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白、汉、彝、傈僳、阿昌、傣、苗、回等2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格局。
西藏的芒康盐井位于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紧邻云南省德钦县和四川省巴塘县等地,是滇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在盐业生产中,当地的藏、纳西等民族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有效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共同开发盐井。据《蛮书》记载,早期吐蕃主要采用炭取法制盐,而南诏主要采用从蜀地传入的煎煮法制盐。芒康盐井周边既无煤矿又无柴薪,若使用煎煮法会使成本激增,因此盐民利用当地四季气候温和、常年多南风的有利条件,创造了晒盐法。由于盐井地处峡谷,山势险峻,空间有限,无法像沿海地带那样修筑大面积的晒盐场,盐民们便巧妙地依山架设盐楼,修筑盐田晒盐。藏、纳西等民族在开采开发盐井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完善的制盐工艺和生产工具,一直传承至今。
可以看出,盐井的开采开发过程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写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画卷的生动一幕。
井盐的生产制作过程反映了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
黑盐井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在清代以前一直是云南第一大盐井,产量颇丰。在元代,有大量回、汉、彝等各族群众在此参与井盐生产经营活动。为处理好各族群众间的关系、平衡各族群众的利益,当地在长期的盐政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规定回、汉、彝等各族群众按次序下井背卤煮盐。这套运行机制既保证了井盐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也推动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在西藏芒康盐井,纳西族盐民和藏族盐民在井盐生产制作过程中同样以其独特的生产秩序,体现着各民族间交融和睦的关系。生产制作井盐的古盐田位于澜沧江东西两岸,藏族盐民主要在澜沧江西岸的盐田从事制盐活动,纳西族盐民主要在澜沧江东岸的盐田制盐。长期在盐井一带生产生活的藏族、纳西族群众,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逐渐融合。比如,盐井一带的纳西族虽然还保留着部分东巴仪式,但在服饰上多着藏装,语言上可使用藏、汉、纳西三种语言,因食盐贸易常与川、滇汉族群众交往,一些风俗习惯也受汉族影响。
可以看出,长期共同的生产劳动和日常交往使得各民族形成了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历史记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和谐民族关系。
井盐的交换贸易过程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西藏芒康盐井所制之盐,被周边群众称为“藏盐巴”,过去主要由马帮沿滇藏和川藏茶马古道跋山涉水,销往西藏的芒康、左贡、察隅,云南的德钦、香格里拉、贡山,四川的巴塘、理塘等地。在茶马古道上从事运输和贸易的马帮,有的来自云南德钦,有的来自西藏昌都,也有的来自四川巴塘等地,交易的物资涉及各民族特色产品,如藏族的羊毛、羊皮、青稞、黄连等,汉族的茶叶、瓷器、布匹、红糖、粉丝、大米等。芒康井盐的交换范围还延伸至云南贡山一带,用于与当地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群众交换黄连、贝母、茯苓、麝香等药材以及山货。通过交换和贸易,有效满足了汉、藏、纳西、独龙、怒、傈僳等各族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大大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往沟通。
滇西北地区有弥沙、乔后、啦鸡、诺邓等众多盐井,其中,兰坪县境内的啦鸡井所产井盐由马帮运往不同地方:翻越碧罗雪山,同生活在怒江峡谷的怒、傈僳、独龙等各族群众交换其他物资;向北进入维西、香格里拉等地,同藏族群众交换其他物资。诺邓井所产井盐运往腾越地区,甚至远达缅甸。从事运输和贸易的既有汉族马帮,也有藏、回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马帮。至今,在一些村落附近仍留有“古宗坪”“回民坪”等地名,说明那里当年是藏族马帮、回族马帮扎营之处。
可以看出,井盐的交换和贸易有力地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为发展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滇藏地区盐井历史文化遗产以鲜明的特征生动记录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事实,展现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谐友善的融洽关系,承载着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挖掘、保护、传承盐井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引导各族群众更好地认知认同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研究、充分挖掘盐井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加强合理开发利用,深化宣传教育引导,让盐井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作者单位:苏醒,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田仁波,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人民政府)
来源/作者:中国民族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