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时间:2024/5/7 8:56:30|点击数: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决心和行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创新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一种以绿色、低碳、循环、智能为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它通过创新驱动、智能化改造、完善能源结构等方式,加快产业升级,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它的发展和应用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它不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产出,更强调生产方式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之一在于绿色发展的理念,就是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绿色特征:一是可持续性,新质生产力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二是高效性,即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三是清洁性,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四是循环性,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实质就是绿色生产力,它倡导通过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产业结构向更加环保、低碳的方向发展。这种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体系的关键所在。
新质生产力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基础和新动能
科技创新驱动低碳发展。在推动“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还是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通过技术革新和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例如,推广应用高效节能设备,智能电网和能源管理系统等,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此外,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尤为迫切。这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建设智能电网、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消费的低碳化。
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和新兴产业的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型。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产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优化,实现绿色升级。这不仅包括对现有生产线的改造,也涉及产业链的重构和价值链的提升。例如,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动力。
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构建与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也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例如,通过推广循环农业、循环工业、循环服务业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态,对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循环经济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多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孟加拉国研究所所长 郭娜】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