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秦伟:着力打造开放型农业 助推云南高水平开放发展

时间:2021/8/30 14:53:17|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这一论断为云南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云南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历史上长期交通不便,全省对外开放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段时期较为滞后。“十三五”时期,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成效显著,特别是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推动下,全省开放型农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农业开放度大幅提升,助力云南省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开放发展道路。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导致云南省开放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大。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着力打造开放型农业,进一步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助于云南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是云南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和实现高水平开放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打造开放型农业对于推动云南高水平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开放发展是云南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开放型农业对于推进云南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云南加速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云南要融入新发展格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必须努力推动产业的开放发展,必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国内发达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实现深度融合,从而促进云南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云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发展优势正由资源、气候、生态加速向区位、市场、品牌方向拓展,发展开放型农业有利于云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

  二是有利于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要进一步推动规制、规则、管理、标准等体制层面的对外开放,要改革和创新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及监管体制机制。云南开放型农业通过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南亚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更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广泛深入的农业贸易往来,推动在农业领域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贸易、投资、研发、监管等开放合作机制,进而创新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台、政策、法规等体制机制,极大推进了云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

  三是有利于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开放发展。高水平开放发展需要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通过推动农业开放发展,可以为全省开放型产业体系的构建培育优良的环境土壤。打造开放型农业,一方面可以带动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物流冷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农业利润和综合效益,为绿色食品、生物技术、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产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出广阔空间。此外,由于民营经济占比较高,云南省开放型农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极具开放活力的产业形态,打造开放型农业可以进一步促进云南省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从而带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全省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二、打造开放型农业是推动云南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有效途径

  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提出,要“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特色农业创新发展辐射中心”,表明“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云南农业开放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云南农业较强的综合优势、较高的开放度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具体分析来看,一是云南农业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末的2056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599亿元,年均增长5.8%,由全国第十四位提升到第九位。特别在“绿色食品牌”的带动下,云南农业涌现出大量特色亮点品牌,其中包括:全球三大新兴花卉产区之一、全球第二大鲜切花交易中心、亚洲最大的花卉种植中心和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全省鲜切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全省有机蔬菜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一;世界普洱茶之乡,全省茶叶有机认证面积和产品均居全国首位;全国畜牧业大省,2020年云南全省肉牛存栏、出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四位,生猪存栏、出栏均居全国第四位。

  二是云南农业形成较高开放度。近年来,云南农产品远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商品,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2020年,云南出口农产品323.8万吨、出口额3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8.9%。其中,出口“云果”134.8万吨、出口额1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23.9%,柑橘、葡萄、苹果、芒果等水果远销海内外;出口“云菜”135.6万吨,出口额10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5.4%,出口份额占到全国蔬菜出口的20%以上,成为我国蔬菜出口的重要“菜篮子”;“云花”鲜切花出口1.7万吨、出口额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19%,鲜切花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云茶”出口金额11048万美元,同比增幅达65.6%,高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增大,全省80%以上的普洱茶销往省外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十四五”期间云南发展开放型农业面临重大机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随着中老铁路年内通车运行,云南农业开放发展的巨大潜力将逐步释放。从国内环境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协作机制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国内市场消费结构的升级,将让云南农产品面对“更加安全、更加优质、更加健康”的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从而极大拓展云南开放型农业的发展空间。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云南沿边开发开放的持续推进,云南与周边国家农业互补性愈发明显,合作空间更加广阔。李克强总理在出席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时指出,要“拓展农业合作。支持企业到湄公河国家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愿与湄公河国家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打造农业技术交流、联合研究及投资贸易合作平台。”一方面,国内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热带水果、水产品、大米、豆类、中药材等农产品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周边国家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农业技术应用的需求。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进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种质资源、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应用植物病毒等领域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具备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农业绿色种植、农产品初级加工、农资农机、生物技术等方面合作的条件。

  三、打造以“市场化、标准化、绿色化、智慧化”为引领的开放型农业

  一是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农业开放发展战略,提升农业价值链和产业附加值,提高云南农业的综合效益与竞争力。促进本地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对接,鼓励全省各地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国际合作机制,充分运用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县企合作等国内合作机制,健全完善农产品区域市场对接的长效机制。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推进以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和田头市场为核心的产地市场建设,认定一批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形成对接农户与市场的产地流通体系。

  二是提升“标准化”水平。在原料生产环节,建设标准化原料和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果菜花菌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生态养殖示范区,打造标准化“第一车间”“原料车间”。在加工生产环节,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综合体,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在市场贸易环节,支持特色、优质农产品与国内、国际先进质量标准有效衔接。在农业服务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创新试点,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

  三是打响“绿色化”品牌。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目标,构建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打造“安全、生态、优质”的绿色农业品牌。在绿色农业技术领域,推广绿色技术应用体系,加强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在绿色农业产品领域,选准满足市场多样需求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打造一批绿色生态、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精品、名品,引导企业、集体、农户共创“绿字号”“滇字号”“土字号”农业品牌。推动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开展各类型国际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推广。在绿色农业政策领域,扶持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绿色农业激励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把云南农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创新“智慧化”应用。创新农业电商应用模式,建立针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跨境、跨省电商供应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支撑下的农产品出国出省工程和电商进村入户工程。加强与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设云南优质农产品展示区,发展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新业态。健全市场需求和产品舆情监测预警体系,开发市场资讯、产品行情、供需分析、前景预测等农业信息服务。提升海关、质检、物流的“智慧化”水平,加强监管与服务能力建设。

  (执笔: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秦伟)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