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陈亚山: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 筑牢乡村全面振兴基石

时间:2024/1/5 17:03:50|点击数: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之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脱贫地区发展底子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需要更加聚焦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这一关键问题,为乡村的全面振兴筑牢基石。

  一、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

  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指的是贫困户在实现脱贫后,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持续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自我发展潜力的能力。提升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能力的缺乏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升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只有当脱贫农户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的收入增长,进而确保脱贫成效的稳固,减少返贫风险。

  增强政策实施效果。当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他们将能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政府提供的各项扶持政策,也能更好地支持和配合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工作,从而使得政策效果最大化,加速乡村的发展建设。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现代农业的发展呼唤具有更高素质和能力的“新农人”。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增强脱贫农户的就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同时,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帮助脱贫农户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提升农村创新活力。提升发展能力也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当脱贫农户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和技能后,他们将更有信心和动力参与到农村发展建设中来。在生产发展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促进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多样化和高值化。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具备内生发展能力的农户更有可能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生态化。同时他们还会更在意人居环境的改善,会自觉推动“厕所革命”以及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主动提升村容村貌以及建立管护机制,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因此,通过多种手段提升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发展动力,实现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全面进步。

  二、过渡期应注重提升脱贫户发展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将2021至2025年设立为过渡期,并强调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在过渡期内,脱贫地区注重提升脱贫农户的发展能力,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为重要。

  第一,提升脱贫户发展能力需要时间积累。作为内生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能力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脱贫户而言,首先要适应的是心理和行为的改变。贫困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心理和文化层面的。改变长期形成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需要时间和恒心。这种转变过程可能比物质帮助更为复杂和漫长。其次,脱贫户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也需要时间。他们可能缺乏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需要时间来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市场经营知识和其他技能。尤其对于曾经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户来说,这种学习过程不仅要克服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还要克服地域、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再次,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网络的建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良好的交通、通信、教育和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户能力提升至关重要。而脱贫地区市场主体之间建立和维护繁荣的市场网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有利于摆脱对外部帮扶过度依赖的问题。在脱贫攻坚期间,尽管我们强调扶志扶智的“开发式”“造血式”扶贫,但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仍不可避免采用了一些可能超出常规的扶贫措施。这些措施在短期内迅速提供了必要支持,提升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但并没有明显地改善人力资本的投资,政府和帮扶单位在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方面包办过多,贫困群体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增强。

  第三,有利于缓解脱贫人口收入结构失衡的问题。脱贫户在获得收入时,政策性补贴占了相对大的比例。这些转移性的收入虽然短期内能够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脱贫户家庭经营能力不足,缺乏通过自我经营来增加收入的能力,也会削弱他们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参与市场交易来增加收入的动机。

  第四,有利于减少村庄治理中对驻村工作队的依赖。在脱贫攻坚期间,一些贫困村的治理对驻村工作队的依赖度较高,村“两委”没起到主导作用,驻村工作队的有效管理可能掩盖了本地治理结构的不足。提升农户的发展能力,有助于提高村庄自我治理能力,确保能够有能力、有人才顺利承接驻村工作队移交的扶贫产业、集体经济项目等。

  三、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主要路径

  实现脱贫农户的长期、自主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它要求不仅要注重短期的物质援助,更要重视提升农户自身的发展潜力。这一目标的实现依托于一套全面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体系。

  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关键手段。通过为脱贫户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包括成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加知识储备和提高技能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为了更好地帮助脱贫户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能力,教育和培训项目应该专注于与当地经济紧密相关的领域,如农业技术、小微企业经营、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农户不仅能更好地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还能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加强特色产业扶持是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工作重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保障脱贫农户持续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特色生态旅游、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与本地资源相匹配、市场需求明确的特色产业,让脱贫农户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产业参与度和收益,也增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地,借助本地的资源优势,可以推动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让农户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附加值。

  政策的扶持与激励是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推进器。政策支持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推动力,通过各种财政和政策工具,创造有利于脱贫户自主发展的环境。如实施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的财政、金融、土地等帮扶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以及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资讯等,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农户扩大生产,以及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风险。

  科技创新与应用是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驱动力。通过发展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农业竞争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到“三农”领域,要通过科技赋能,促进脱贫户的综合发展。如推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科技的加持下,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将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提供创业支持和小额信贷是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活化剂。为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脱贫户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能够降低创业的门槛,点燃他们的创业激情。通过金融服务如小额贷款、创业资金和农业保险等手段,帮助农户解决资金瓶颈,进而促进他们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发展,能有效确保他们在经济上实现自立。

  发展集体经济和强化农民组织建设是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的强力助推。政策上鼓励发展集体经济和农户加入或建立农业合作社等集体组织,这样可以通过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和销售,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分摊风险,最终实现收入的提高。这种组织化的方式,不仅仅是经济收益的增加,也是提升农户社会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提升脱贫农户发展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特色产业的有力扶持、政策环境的优化、科技创新的深度整合以及集体经济和组织建设的加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从而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农发所副研究员 陈亚山;本文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项目《云南深度贫困脱贫地区能力贫困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