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芳:发展生态低碳农业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
时间:2023/2/13 9:55:28|点击数: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用全球约9%的可耕地和7%的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解决了全球18%以上人口吃饭的问题,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动稳住农业基本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思维。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这不仅是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主攻方向,及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将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意义、现状和存在问题
农业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冲击最大的行业,并具有碳源和碳汇的双重属性,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又是唯一的碳汇领域。我国农业农村蕴含碳减排潜力大,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绿色农村能源,打造一批低碳乡村样板,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从“绿色农业”到“生态低碳农业”,进一步丰富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绿色农业”关注减污,而“生态农业”则意味着不仅要减少污染排放,而且要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低碳则是要减少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的气候韧性。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生态低碳农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态低碳农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与保护矛盾依然存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依然较粗放,农业资源消耗高,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畜禽养殖、水稻种植、农业能源利用、农用物资投入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使用国,利用效率只有40%左右,化肥和农药用量都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农田排放居高不下。另外,可持续土地管理能力弱,土壤固碳能力低,生物质资源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技术落后。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种植和养殖分散,管理不科学,造成农作物产量低、耕地退化、环境污染等现象,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影响土壤的固碳能力。
(二)减排降碳对农业领域的重视不够,相关科研滞后。相比于能源、工业和建筑等行业,目前对农业减排的关注度相对不高。尽管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实践,如水肥一体化,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秸秆多元利用,以减少排放和固碳等。但是,我国的种植业以小农户为主,生产方式差异性大,种养业生态生产和低碳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同时,农业排放原理机制复杂,减排固碳的规模效应难以显现,减排固碳的关键技术和规程也还缺乏。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自主创新不够。使得农田土壤固碳的潜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涉及农业碳汇的项目较少,对其潜力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机遇也缺乏明确的认识。
(三)生态低碳农业的理念还不够深入,相关政策尚未出台。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刚刚起步,生态低碳农业的理念还不深入。同时,由于农业经营分散、过程复杂,碳排放核算相对困难,使其难以被更多碳交易市场接纳,导致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减排激励,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相关政策尚未出台。
二、对策与建议
(一)树牢生态低碳理念,统筹兼顾降碳和保供。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前提,准确把握降碳和保供的关系。要将农业减排固碳、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重点工作有效衔接起来“两手发力”。推动农业发展由单纯重视产量转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增加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供给,形成脱碳降碳、减排减污、扩绿增汇和持续增长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减碳和固碳并举,打造生态低碳农业产业链。一方面,要抓减碳。通过优化稻田水分管理,以点带面全域性推广精准施肥和科学用药,改进畜禽饲养管理,提高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化、高值化等利用水平,减少种养环节温室气体排放;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抓固碳。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和措施,提升耕地质量;集成推广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等技术,有序推进退化耕地治理;推广农林牧复合系统经营,提升有机农业生产,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固碳能力。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打造生态低碳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三)建立激励生态低碳农业全新体系,促进把农业碳票变成农民钞票。充分认识和重视生态低碳农业带来的多重效益,通过生态补偿、排放权交易,促进减排,并把农业碳票变成农民钞票。农产品碳标签和农业碳汇转换,都是引导农业低碳生产的有效手段。通过优质农产品认证实现优质优价,通过乡村旅游和公用品牌把良好的产地环境变现,将生态红利变成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强化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注重激励性措施与约束性措施相结合,促进资金和项目与低碳农业的政策相辅相成,注重财政分配和意识导向双管齐下,激励农户进行低碳农业生产。同时,倡导需求侧的农产品大众消费方式做到低碳消费和生活,积极引导消费者不浪费各类农产品。
(四)加快农业生态低碳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支持农业领域的创新研发技术合作,鼓励相关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大力推进生态低碳科技革命,持续开展前沿科技研究,着力破解生态低碳农业发展关键性技术瓶颈。加大农业生产投入物精准投放技术研究,加快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研发和运用,加强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技术运用与研究,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巩固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建设,提升重大成果产出能力和科技核心竞争力,构建低碳农业、土壤固碳技术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向生态低碳转型。
(五)构建监测评价体系,支撑农业生态低碳发展。加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加快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信息化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布设稻田、农用地、养殖场等监测点位,推动构建科学布局、分级负责的监测评价体系,系统开展数据比对与分析评估,形成常态化监测。探索构建农业生态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动态监测评估,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总之,通过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可最终实现农业在生态上减碳增汇、经济上增加收入、环境上零污染排放、科技上现代先进,以促进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型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都将具有现实价值。
(作者系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苏宇芳)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