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哀牢山中下段,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北回归线贯穿县境并从县城穿越而过。地球上与墨江县相同纬度的一些地区差不多早已变为沙漠,已不适合于人类居住了,而墨江却是绿绿葱葱森林密布,动植物生长茂盛,终年气温变化大约在摄氏21度左右,最适宜人类的居住和活动;所以,墨江素有“太阳转身的地方”之美誉。全县南北狭长,中部较宽,呈纺锤状。南北长120.8公里,东西宽65.5公里,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势陡峭,重岩迭嶂。最高海拔2278米,最低海拔440米。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墨江县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温差不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这片广阔丰腴的红土地上,世代生活着哈、汉、彝、傣、拉祜、布朗、回、瑶和等民族,截至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35.0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5.49万元,占全县总人口的72.77%。主体民族是哈尼族,其内部有白宏、豪尼、碧约、卡多、西摩洛、切弟、腊米、阿木、卡别等自称和他称九个支系。据2006年哈尼文化研究所对全县哈尼族人口统计数字显示,全县哈尼族人口为2106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人口在万人以上的支系有白宏、豪尼、碧约、卡多、西摩洛,其他支系人口均在万人以下,是以县为单位,哈尼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又因其支系众多,文化和风情习俗丰富多彩,使得墨江这片土地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真正体现也“神奇回归城,烂漫哈尼情”的无限魅力。本文对墨江所具有的这一独特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进行文化思考和探索,权与方家商榷。
墨江县城
一、神奇回归城的自然因素
墨江位于哀牢山中段山脉以西的土石山区,地处北纬22°51'—23°59',东经101°08'—102°04'之间。北回归线贯穿县境并从县城而过,而北回归线穿的大部分地区,不是漫漫沙漠就是浩海汪洋,墨江却是在北回归线上多得宇宙和自然亲赖的绿色明珠,另外北回归线南北气温的差异,导致了墨江生物多样性,动物成群结对,植物缤纷异彩。神奇的自然因素使得回归之城——墨江变得魅力无穷。
(一)植物——人们生存的物质源泉
墨江是大自然恩赐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的一块半丰饶璀璨的“绿海明珠”。在墨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生长着各种各类的林木品种,据估计全县有2千种植物品种,其中有利用价值的600多种。墨江县的森林面积广、树种多,并且木质优良,有以思茅松为代表的用材林,以水冬瓜为代表的水源林,以桐、茶、竹和秧青、聚果榕、牛肋巴等树为代表的经济林,以栎类为代表的薪炭林以及以芒果、桃犁为代表的水果林。
这些种类繁多的植物,是墨江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直接物质资源,特别是丰富的森林资源,它不但直接给人们提供大量的木材和丰富的林产品,并且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田以及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可以说:森林对人的生存如水、气、光一样,一时一刻也离不了。
由于北回归线横穿墨江县境,在亚热带与北温带气候的特殊作用下,在墨江县形成了植物物种繁多,树种、药材、花卉等等丰富纷繁,构成了神奇墨江的缤纷绚丽。
墨江八景之双峰插云
1、生长在墨江的树种据1992年调查,全县共有698种,以思茅松、栎类、桤类、柏木、桦木为主。其中,被列为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的有中华桫椤、秃杉、云南红豆杉、滇南莲座蕨、野茶树、滇桐、顶果木、楠木、红椿、翠柏等18种。
2、在墨江的高山峡谷、大自然的襁褓中,同样蕴藏了丰富而珍贵的植物药材。据1989年全县中药资源普查,墨江境内植物药材主要有防风、南板兰根、茯芩、何首乌、金毛狗脊、木贼、侧柏、石斛、覆盆子、金银花、黑故子、天冬、麦冬、黄精、石苇、卷柏、宿砂、灯台叶、樟木子、淡竹叶、益母草、大通草、栀子、石菖莆、马鞭草、东前草、陈皮、青香子、棕榈子、郁金、青叶胆、砂仁等90多种。
3、墨江境内野生和人工栽种的花卉缤纷异彩,主要有梅、桃、桂、菊、丁香、海棠、杜鹃、凤仙、紫薇、月季、报春、芙蓉、茶花、刺桐、石竹、缅桂、樱花、百合花、马鹿花、攀枝花、秋海棠、冬雪兰、玉兰、米兰、春兰、剑兰、乌萝花、野桂花等80多种。
从墨江丰富的树种、植物药材和花卉品种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北回归线南北,由于亚热带和北温带气候的独特影响,才使得种类繁多、品种各异的植物物种在这里茁壮生长,促使墨江形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海明珠,成为了墨江各族人民生息的丰富物质资源。
(二)动物——人们和谐相处的友好伴侣
墨江县境内,地理环境山高、箐深、水长、林密,气候温热均有。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墨江必然要成为众多陆地野生动物的乐园,数不胜数的动物把墨江作为自己的快乐家园,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与人们共同相居,其乐融融,和谐友好、情同手足。这些活生生调皮生命,成为人们的友好伴侣。
1、生活在墨江境内的兽类主要有虎、豹、熊、豺、狼、破脸狗、獐、猿、猴、岩羊、狐狸、刺猬、野猪、野牛、野猫、野兔、野狗、穿山甲、松鼠、银鼠等。
2、活泼可爱的鸟类在墨江境内也是种类繁多,主要有孔雀、白鹇、野鸡、麻鸡、竹鸡、鸠、鹰、鹞、燕、鸥、鹭、野鸭、秧鸡、乌鸦、喜鹊、鹦武、八哥、布谷鸟、画眉、铁连甲、麻雀、点水雀、绿豆雀、杜鹃鸟、山呼、拖白练、知更鸟、夺窝鹊、咕拱鹊等。
3、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昆虫主要有蜜蜂、花脚蜂、七里蜂、厚皮蜂、岩蜂、黄土蜂、蝉、蚂蚁、蟑螂、蜘蛛、螳螂、蝴蝶、萤火虫、蛀、蝗、蜈蚣、蚜蛄、蚯蚓、蝼虫、蜻蜓、蚱蜢、毛虫、蝇、蛾、蜗牛等。
4、墨江县境内纵横交织的三江五河(把边江、阿墨江、泗南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不仅滋润了墨江的土地,还为鲜活游弋的各种鱼类铺设温床,营造了安适的家园。主要有鲤鱼、鲫鱼、虾、螺蛳、泥鳅、鳝鱼、江鳅、石扁头、青鱼、草鱼等。
在墨江这块丰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地理、气候等独特的自然因素,造就成了这里和谐安逸的动物乐园,它们的鲜活生存使得墨江的山川河流生机盎然而丰富多彩。
二、神奇回归城的人文因素
墨江地处哀牢山中下段,是祖国西南边陲一块广袤的绿洲,是哀牢山腹地一处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净土。北回归线穿越县城而过,由此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连太阳都在此深情留连地转身,因而墨江也被誉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在全世界范围内,处在北回归线上的大多数地方是戈壁沙漠或茫茫无际的大海,而墨江却郁郁葱葱,是“回归线上的绿洲”。由于北回归线从墨江县城穿过,每年的夏至日,太阳来到墨江不再往北,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出现立竿不见影等多种独特景观,所以墨江被人们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县城被誉为“回归城”、“太阳城”。墨江县城黄昏及清晨,万燕纷飞,燕声呢喃绕梁不绝,故又有“万燕之城”的美誉。
墨江这片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而且受大自然精气神所滋养,孕育了深厚的哈尼文化和独具韵味的双胞胎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目前,县城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集中体现和展示了墨江人民对自然、生命、阳光的人文认识和哲理思考。
墨江这片“太阳转身”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大自然给予了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勤劳的人们太多太多的恩赐;也是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用勤奋和智慧创造了丰富而深蕴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致,使得墨江这座被庇护在山坳襁褓里的小县城,具有世界品牌的大气和独具地域乡土、民族特色的人文气韵。
(一)风景这边独好的文化韵味
1、北回归线标志园。北回归线是一条虚拟的天文、地理标志线。它穿过陆地、跨越海泮,环绕地球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这条线穿过中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埃及、墨西哥、美国的夏威夷等16个国家或地区。这条北回归线在中国穿越了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县城;把墨江县一分为二,把县城分成两半,即一半是亚热带,一半是北温带。集天地之灵气和人类智慧的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建设在县城西侧登高架山梁子上,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实体。这个气势恢宏的标志园始建于1993年,由12个景点组成,像穿在北回归线上的一串珍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是一座融天文、地理、气象、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科普圣殿,是一道展示园体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奇美景观。
北回归线标志园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以北回归线为中轴,从东到西由低到高依次建有回归线之门、太阳之路、夸父追日、石环、超越、日月交辉、古日晷、主标馆展厅、天文馆、双子星广场、祭火广场等景点。每个景点都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天文、地理知识,用形象生动的雕塑和建筑精品表达墨江人民对自然、生命的理解,以及哈尼人民对太阳的崇拜。北回归线标志园的各个景观造型新颖别致,创意独特,这些创造性的设计与建设,不仅体现了建设者们的匠心独运,更体现了墨江哈尼人民从悠悠亘古到现代文明各个时代,人类对自然科学和天体科学的探索和认识的光辉历程。在这个艰辛的探索和改造过程中,构建起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地人合一和物我两忘的境界。
2、太阳广场。建设在县城新城区中心的太阳广场共有8个景点,整体以广场中的金黄色球体建筑为主体标志,整座浮雕高度为23.26米,为北回归线的地理纬度。基座半球体浮雕描述了生活在墨江的哈尼人民的幸福生活场景,周围设置了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这种建造设计,与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紧密相连,与哈尼族人民对宇宙太空的探索紧密联系。同时,在广场周边设置建造了哈尼族叙事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的浮雕、石制日晷、四象和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地平式日晷和无影手等景观。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哈尼人民的探索精神和神奇回归城的无限魅力。
3、河西双胞井。紧邻县城的河西哈尼村子,虽然只有110户、400多人,但这个小小的哈尼山寨却远近闻名,因为它有一口神奇而又神秘的双胞井而名扬四方。墨江县这样一个名不见惊状的哈尼族自治县,近几年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国际性双胞胎文化节活动,宣传和提升了墨江的知名度,使北回归线上的墨江更增添了神奇魅力和神秘色彩。在北回去归线穿城而过的墨江,全县就有双胞胎1000多对,而县城附近的乡镇村庄有600多对。双胞胎现象的揭秘,当然源于河西双胞井的滋孕和北回归线的温热交替而孕育而生,现在初步形成了探索双胞胎现象的文化命题。由此可见,河西双胞井的存在,不仅是自然物质的属性,更是人类繁衍现象中对双胞胎奇迹无尽探求的实际物质,成为婚育男女求子生女的祈求圣水,附着了浓厚的人文属性。
三胞胎姐妹
在墨江,山川风光,秀美景观,都与北回归线穿越而过有着纠缠理由和内在联系,规模宏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如此,精致美仑的太阳广场和玲珑秀美、精巧别致的文庙、普益公园都无不如此,但这景那景,墨江的所有这些景观,都由北回归线而孕育而生,都因哈尼人的烂漫情愫而生,都浓重地附着了神奇的文化魅力和人文属性。
(二)多种美誉之称的文化韵味
墨江素有“太阳转身的地方”之美誉。此外还有很多种美誉之称。在这片广袤而丰饶的土地上,人民勤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上物产丰富,地下无尽宝藏。以此,被美誉为“万燕之城”、“紫米之乡”、“紫胶之乡”、“黄金之乡”、“双胞胎之家”。这里有热带的风光,温带的花草;这里四季山花浪漫、野果飘香,还有万亩连片的国家级保护植物——植物活化石桫椤。这里的一切,神奇而秀美,绚丽迷人,婀娜多姿。自然生态与人文属性交相辉映。
1、万燕之城。由于北回归线穿越县城而过,形成了墨江的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和的特点,致使许多迁徙的候鸟把墨江县城当成长久栖息的乐园,以燕子为最胜。在墨江县城这个弹丸之地,每当傍晚十分,近十万只燕子叽叽喳喳、呢呢喃喃,披着霞光栖落在街道上空的电线上,像走钢丝高手一样,稳稳当当。这个只有三四万居民的墨江小县城,每天燕子归来,它们不再是春天才回来的候鸟,它们与墨江人民相处的默契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妙乐章。也许在墨江栖居的燕子的记忆里,墨江永远都是被春夫包裹的感觉。
傍晚十分,夜色开始浓重起来,翩跹的燕子抖动着灵巧的翅膀,擦着夜色和县城的斑澜灯火,呢呢喃喃地在街道上空的电线上比肩接踵地停歇下来。道路上行人和车辆拥流而过,但燕子却悠闲自在,只是它们相互间叽叽喳喳耳鬓厮磨,很多墨江人看着万燕群聚的壮观,曾在心数过,但谁人又能数得清。十来万只燕子,一年四季早出晚归,把墨江县城热闹得燕声沸扬。人在城中居,燕在窗前落。这在墨江县城成为人与燕子和谐相处的一种默契,正因为这样,墨江城被美誉为“万燕之城”。这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今,却实是令人骄傲的一大奇迹。
2、紫米之乡。墨江地处北回归线上,正因为这样,受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墨江物种多样,仅稻类栽培就有多个品种:大白谷、麻线谷、紫黑糯、长毛糯、红心谷等。特别是紫黑糯(即紫谷)仅为墨江所有,属糯谷类,其米色紫黑,口味香甜,粘而不腻,元、明朝代即为朝庭的进贡米。墨江紫米俗称“紫珍珠”。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称之为“御田胭脂米”。墨江的紫色粒大饱满、粘性强,蒸制后能使断米复续,故又称之为“接骨米”。墨江紫米以质地醇厚而著称,远销京、津、沪、杭及香港等地区。《本草纲目》记载: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作用。是煮食、加工副食品、食疗的佳品。由于墨江紫米具有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等诸多优点,成为墨江独有的特产,受到世人的喜欢和称道。这个不能不说是北回归线穿过墨江而带来的绝世恩惠,墨江也由此而被称誉为“紫米之乡”。这实乃是名附其实的美誉和绝无仅有的品牌享誉。
3、黄金之乡。墨江金矿位于墨江县联珠镇癸能村,是一座有着300多年采掘历史的老金矿。墨江是全国闻名的产金县之一,储量丰富,品位较高。据《中国近代史丛书》载:“云南山脉雄厚,宝藏丰富,五金遍地皆是。乾嘉驰禁,听民开采……他郎(即墨江)的金厂各厂大旺……光是他郎(墨江)金丰富。”墨江金矿在道光年间厂情大旺时,采金人数上千人,年产黄金二千两。至光绪末年,因硐老山空,办厂渐渐衰落,年产黄金仅百余两。1976年2月,墨江县委、县革委决定开采金矿。1979年,墨江金矿开始产金,至1993年共生产黄金4.5864吨。
建矿以来,墨江金矿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环保设施建设实现“三同时“,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矿山建矿至今,共生产黄金超过12.63吨,上缴利税1.5亿元,为墨江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与环保的双赢。现已探明黄金储量达31吨,年产量居全省第一,是全国万两黄金基地县之一。如今,墨江已是名附其实,受人赞誉的“黄金之乡”。
4、双胞胎之家。墨江由于北回归线穿城而过,促成墨江生物多样性和人的繁衍双胞胎多的神秘奇迹。神奇的北回归线穿过县城,把县城分为南北两半,一半是北温带,一半是亚热带,受天地之灵气,形成了双胞胎多的神秘奇迹。据不完全统计,墨江就有一千多对双胞胎,仅处于北回归线上的县城及附近村寨就生活着600多对双胞胎,因此,墨江又有“双胞胎之家”的美誉。1995年至今已举办了三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有中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来自世界各国的双胞胎齐聚墨江。“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的成功举办,使墨江成为了缔结世界各国双胞胎友谊和展示双胞胎才艺的大舞台,并与墨江的哈尼人民建架了友谊桥梁。墨江——“太阳转身的地方”真正成为了双胞胎之家。
由于北回归线这一神奇的地理纬度线穿越墨江,造就了墨江独具鲜明特色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在这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民风醇朴的丰腴土地上,每一处都蕴含质朴的情愫和纯洁的情思,使这片土地成为世人向往和追寻的圣地。
三、浪漫哈尼情的文化资源
“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这片被三江五河编织出来的红土地上,江河曲折,涧险泉涌,群峰突兀,像哈尼人的性格一样粗犷、挺拔、豪爽、洒脱,展示出了墨江独有的魅力和风彩。
经过漫长的磨难锤炼和艰辛的迁徙跋涉,哈尼族的祖先沿着青藏,川康高原到云贵高原的高山纵谷地带渐次下行和定居,在涧泉奔流,山谷纵横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用汗水和心血建立起了他们温暖的家园,并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下来,形成了现今有9个支系,具有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强烈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开放发展的民族。
随着由游牧到稻作农业的转型完成后,哈尼族在相对稳定的地域得到发展,形成了如今民族特点突出、地方特色鲜明,极具丰富内涵。其独具鲜明特色的浪漫哈尼文化资源有:
(一)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哈尼族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在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态。诸如哈尼族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图腾神话、语言文字以及民间文学艺术等方面。它构成哈尼族色彩斑澜、蕴藏丰富的民族文化图景,形成独特神奇的哈尼文化环境。哈尼族信奉万物崇拜,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人的所作所为都应遵循礼俗,所有这些,形成了哈尼族内涵丰富且内容广博的民俗文化。
(二)织染与服饰文化
哈尼的哈尼姑娘
哈尼族的织染与服饰着装,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从织染劳动和服饰衣着方面表现着他们特有的民族标识,积累折射出哈尼族人民勤劳智慧的文明和独具风彩的文化魅力。墨江县哈尼族的九个支系至今仍保留着自己服饰的独特形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服饰文化。
(三)婚俗丧葬文化
哈尼族的婚俗是众多民俗习惯中最具特色的习俗。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哈尼族婚姻大体经历了杂乱婚、血缘婚、普玛米尔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等婚姻制度,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婚姻习俗及结婚仪式,“哭嫁”、“橄榄迎亲”等各种婚俗奇趣横生,体现出哈尼族传统的婚礼喜庆生活观念、理想追求、伦理道德及社会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哈尼族丧葬古时行火葬,近代都用木棺土葬。在墓地选择上,有的要由风水先生支罗盘看风水,有的由儿子手拿鸡蛋,将其向后抛掷,以择葬地。出殡前要举行三至五天的丧礼。竖“吊线”、“扎丧堂”、请“唢呐手”昼夜吹奏“哭丧调”是丧礼中必不可少的仪式。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还要杀牛,“打抹撮”。哈尼族的婚俗丧葬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丰富的文化意韵。
(四)民居文化
哈尼土掌房
哈尼族的民居建筑风格较多地反映出农耕生活的特点。一般就地取材,多选择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建寨,村寨背后多半是郁郁葱葱的古木丛林或灌木山坡,村前梯田层层,崎岖山路布满村前村后,村寨四周喜欢种植棕榈竹等。墨江县哈尼族的民居建筑是要有土掌层、封火楼、瓦房等式样,特别是土掌房,它从建筑观念、功能作用等各方面都展示了哈尼族的勤劳智慧,蕴藏着无尽的文化内涵。
(五)节庆文化
墨江县的哈尼族除了共有的如春节、端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国家法定的节日外,还有如十月年(米色扎)、祭竜节(甫玛突)、六月二十四(苦扎扎)等等,在哈尼族民间,全年十二个月几乎都有节庆。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是民族传统文化最充分、最集中、最饱满的载体,最美的盛装在这里展示,最挚朴的情感在这里自然流露,最真实的礼俗在这里演绎,哈尼族的节日庆活动使得民族文化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六)饮食文化
墨江县哈尼族居于亚热带和北温带相交处,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由于生物多样性,这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所以生活在墨江县的哈尼族以山茅野菜、新产五谷、生态鲜肉和时鲜蔬菜为原料,以传统烹调方式做成,伴以风情性的饮用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哈尼族的许多民特食品。饮食是民族文化物化态景观的一个构成要素。哈尼族的饮食构成和饮食偏好,折射出该民族的社会发育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民族群众的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民族的本质东西。
(七)茶文化
哈尼茶艺
哈尼族在世界茶坛中自古至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哈尼山乡自古以来就是优质茶树品种的重要的输出基地,哈尼族人民为人类茶文化奉献了一系列饮誉海内外的名茶精品。清朝时期的普洱茶三大贡茶之一“须立茶”(三大贡茶即是:秧塔白茶、马邓茶、须立茶)就出自墨江县的碧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写的“女儿茶”,也出自墨江县的哈尼山乡。在哈尼族社会,茶是传递人间亲情的媒介,也是贯通人神交往的灵物。在哈尼人植茶品茶一系列茶道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立身处世的义理大道,以及深刻的祀神悦祖的宗教内涵;所有这些组成了哈尼族茶道人生的深厚文化。
(八)鼓文化
击鼓的哈尼妇女
鼓在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中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哈尼族的重大活动都离不开鼓,无论是苦扎扎、米色扎,还是建寨、迎亲、贺新房,或是祭祀、祭祖、丧葬,或有什么突发事件,哈尼山寨都会响起欢乐或沉闷的鼓声。墨江县哈尼族以联珠镇克曼村的碧约大鼓最为有名,克曼村鼓舞队的鼓舞表演,鼓与舞相伴,粗犷豪放,鼓声振撼人心,狂舞尽情渲泻,令人撼心动魄。哈尼族的鼓文化内涵丰富深刻,艺术形式多样完美。
构建墨江“神奇回归城、浪漫哈尼情,”的人文内涵,打造“墨江——太阳转身的地方”精品旅游品牌,我们应该对哈尼文化资源进行客观认识,合理规化,充分挖掘,通过独具情韵的哈尼文化和融汇北回归线天文地理奇迹,使墨江哈尼文化得到大气派的展示和弘扬。
四、烂漫哈尼情的淳朴风情
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墨江,是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片被三江五河编织出来的红土地,世代繁衍生息着近20种少数民族,其中以勤劳好客的哈尼族最多,有20余万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0%,县域境内江河曲折,涧险泉涌,群峰突兀,像哈尼人的性格一样粗犷、挺拔,豪放强捍和爽朗,充分展示出哈尼人独有的风彩和多姿的民族风情。
经过漫长的磨难锤炼和艰辛的迁徙跋涉,哈尼族的祖先沿着青藏,川康高原到云贵高原的高山纵谷地带渐次下行和定居,在涧泉奔流,山谷纵横的墨江,哈尼族用汗水和心血建立起了新的“诺玛阿美”家园。在墨江这块土地上,哈尼族在长期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态。构成了哈尼族色彩斑澜、蕴藏丰富的民族风俗图景,形成独特神奇的哈尼文化环境。塑造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独特性的哈尼族民风民俗大文化。
十月年:按哈尼族的历法,十月是年末岁首。在哈尼族传统习俗节日里,“米索扎”(十月年)为大年。居住在墨江县的哈尼族白宏、阿木、切弟、腊米等支系都过“米索扎”节。节期一般为六天左右,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为节日的开始。过年时,各家都要舂粑粑、做汤圆、杀猪、宰鸡宰鸭。节日期间还要荡秋千,秋千都立在寨边宽敞的草坪上,由德高望重的寨子里的老摩批主持荡秋千仪式。 “米索扎”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互相邀请喝酒吃肉,一顿饭有时从早吃到晚。男女成年人围坐在桌席边“哈叭卡”,伢迷伢约们则在寨子空场上欢快玩耍、嬉闹。“米索扎”节过完,客人临走之时,主人要割一块猪肉,拿上三块糯米粑粑,用棕榈叶穿成串送给客人带回家,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祭竜:这是哈尼族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每个寨子从建寨时起,就要在寨子后山培植一片茂密的风景林,称为竜林,并在林中认定一棵大树为竜神树。林中的一草一木都受到保护,任何人不得砍伐和毁坏,也不得在竜林内拉屎拉尿或说污话。每年农历三月前后,墨江哈尼族居住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竜活动,竜头领着全寨男子,把备好的鸡猪拿到竜神树下宰杀,由竜头主持祭祀,众人在旁边听、叩头。祭祀内容主要是祈求竜神保佑好全寨人不得传染病,不遭旱灾、水灾、火灾,庄稼长得好,牲畜发展,不死人等,祭竜的猪肉要煮一些献竜神,凡参加的人要凑一些米,共同在竜神树前吃一顿饭。剩余的肉各户平均分配,每个人都要吃着一点肉才会得到竜神的庇护。
苦扎扎:哈尼族“苦扎扎”亦称“六月二十四”,是哈尼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意为过这个节日,粮食逐渐成熟,得吃饱饭。过节分三天进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杀一头牛祭竜神,把祭竜的牛肉分给各户。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杀一只鸡,父母给子女们叫魂,先由寨外叫进屋里,叫魂的范围很广,日常生产劳动所到之处都要叫到。野兽吓着,雷响惊着和跌倒过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让魂在受惊处躲下。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着簸箕,用干芦苇或易然的树条扎成火把,点燃后从家里往外撵,把灾难和鬼怪邪魔撵出去。然后把火把绑在树上,求火把神保护庄稼和牲畜成长得好,不遭虫灾,不得病。
叫谷魂:哈尼族豪尼人在农历六月十五到三十日,要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备好一碗糯米饭、一个熟鸡蛋、三杯茶水、六柱香火、几根红线,到自己家的田边祭献,把酒和茶水洒在田上,把红线拴在稻杆上,便用镰刀把拴了线的稻杆割下,连同斋饭一起收进箩里,点着香火叫魂回家。叫魂这天,全家都不能下地干活,出嫁的姑娘也要接回来吃团圆饭。
吃新米:居住在墨江县的哈尼族,在农历七月左右,谷物逐渐成熟,各寨都要选择好日子进行“卡都匹”(吃新米)活动。过节时,寨子各户人家根据自己的好日子,家长背着箩筐到地里拿些谷穗回来挂在门上,并且要稻谷杆制成“窝保波”,在“宗格”(仓竜)前吹奏三回,表示要吃新粮了,祈求神灵保佑粮食收得多,人不得病,家畜兴旺发展。要杀一只产蛋母鸡献饭。过年时杀的猪肥肠、猪耳朵和尾巴也要留到这时献神。吃新米时要把老米和新米混合在一起煮,这叫做“妾都喝扎”(即新老交替),意思是老谷老米吃到新谷新米上市,祈求年年有余。
腊达唱:哈尼族碧约人性格开朗,对音乐富有情感,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人们都要引亢高歌,并伴于舞蹈,驱散生活中的忧愁,以腊达唱最能代表其特色。
碧约人的腊达唱分为两种,一种是跨出竜巴门后唱的“麻达”(即山歌),一种是寨子内唱的“腊达”。“麻达”多是男女之间寻求配偶、倾吐爱情恩怨和赞美花鸟鱼虫之类的艳调。“腊达”唱法通俗,内容广泛,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唱,不受限制。老年人的演唱形式是围席而歌,以酒助兴,有说有唱,年轻人则喜欢牵手起舞,边舞边唱。
哭婚:哈尼族卡多人的婚礼热闹而简朴,最具有特色的是“橄榄迎亲”和“哭婚”。当娶亲人进入女方寨子竜巴门时,女方要组织年轻人用橄榄果洒向人群,场面热闹非凡,意思是用橄榄把娶亲人身上带着的邪魔打跑掉,即“橄榄迎亲”。接亲人要接新娘上路时,新娘躲在闺房里装作不肯出嫁的样子,倚在母亲的怀里失声痛哭一番,哭叙母亲的生育抚养之恩,再扑在一群同伴姑娘肩上痛哭,叙述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认为越是赖得久,越是哭声大,越是体面。最后由新娘的哥哥或舅舅把新娘背出竜巴门外,至此新娘不准再回头看望。
打莫搓:哈尼族白宏人的“打莫搓”一般是为德高望重的老人逝世而举行的高规格的丧礼习俗。在整个丧礼过程中,打莫搓大致分为三次:举行丧礼的头天下午饭前和出殡之前,在家门前跳“阿拉楚”;夜晚,摩批在“灵柩”旁念本支超度亡灵的“兹喜利”,男女青年则在唢呐、硭锣、大鼓声中跳起“阿拉楚”;翌日上午,在硭锣声中,大家相互间一边跳一边敬酒、喝酒、敬烟、抽烟,在狂欢醉舞中达到了神魂颠倒的欢乐高峰,使人看不出也感觉不到丧礼的悲伤场面,表现了哈尼族面对死亡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丰富多彩的哈尼族传统民风民俗,是哈尼族最朴素的哲思和最朴实的情素。在被三江五河纵横交织的墨江这片丰腴的土地上,哈尼族在生产生活中积累和积淀了丰富而多彩的传统民族风情习俗,向世人展示了灿烂辉煌的哈尼文化,亮出了他们独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情韵。
五、神奇回归城与浪漫哈尼情的文化彰显
墨江是太阳眷恋的热土,是北回归线深情拥抱的绿州。在这块广袤丰腴的土地上,神奇的北回归线成就了墨江秀美山川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繁多,动物繁衍旺盛,人文奇观荟萃。多情浪漫的哈尼族以北回归线为琴弦,弹奏出详和幸福的生活新篇章。
北回归线的深情拥抱,使得墨江县重峦叠嶂的山川溪涧,皆被茂密森林所覆盖,由此墨江境内的纵横三江五河,长年奔流不息地流淌着大地的生命之源——水。哈尼族从遥远的北方“诺玛阿美”游牧而渐次南迁,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了墨江这片北回归线穿越的森林密布的山川河谷,这里温热的气候、肥沃的土壤,神奇的自然风观,丰富无比的裹腹物质,使这个经历了太多艰险和苦难的哈尼人,又在大自然的襁褓中找到了生息繁衍的理想之所——墨江,这里是哈尼人寻找到的新的“诺玛阿美”。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环景因素的影响,哈尼族在北回归线两旁的山林间选择向阳缓坡之地建寨安家,在起伏山峦间放下牧鞭握起开山之锄,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开垦层层梯田。
“搬开黑亮的石头,
把大田开到山上,
引来清亮的泉水,
栽出绿绿的稻秧,
到秋风吹起的时候,
山上山下一片金黄”。
墨江的高山纵谷间,随处可见的便是哈尼人用勤劳的双手开垦出来的道道天梯,往往依山势造田,十数级数十级百十级,直至云雾飘荡之处,景致蔚为壮观。
随着哈尼族在北回归线穿越的墨江的定居,以及梯田农业的精深发展,哈尼族在大自然间虔诚地演绎了诸多的民俗礼仪。一年四季,时序更替,哈尼人随着季节的变化,通过祭竜、苦扎扎、米色扎以及许多的敬神固魂求福之礼仪事项表达对天地的敬意,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和对人生哲理的朴素思维。
“依舍呃——舍
今天在灵前献上银钱
求你今后给儿孙更多的钱
今天在灵前献上谷子
求你今后给儿孙更多的谷子
今天在灵前献上鸡
求你今后给儿孙更多的鸡
今天在灵前献上猪肉
求你今后给儿孙更多的猪
今天给你杀一头水牛
求你今后给儿孙更多的水牛
今天儿孙向你讨福气
求你今后给儿孙更多的福气
让你儿孙住的寨子
五谷丰登六畜旺
让你儿孙住的寨子
代代康泰多吉祥”
哈尼族在天地之间,在高山森林之处生息,思维深刻烙上了对天地的神往,对自然万物的崇敬,生产生活中的礼仪习俗,都质朴地体现了对天地万物的思索和感念之情。他们内心的情怀和流畅抒发的《阿迷车》、《牛皮大鼓舞》、《棕扇舞》等等,都原生态而独具艺术魅力,展示了这个豪放浪漫民的性格。
归线神奇地造就了墨江生物的多样性,哈尼族演绎了墨江这片土地的浪漫种万种风情。在这里,神奇回归城与浪漫哈尼情的文化彰显得到了最恰当的融合,自然与人文得到了淋离尽致的融汇。
六、结束语
墨江,这块被北回归线深情拥抱的热土地,因为北回归线穿过县城,使得墨江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神奇。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哈尼人民勤奋耕耘的劳动结果。也是在这山川溪谷间,茂密森林深处,山峦环合、古木怀抱的山凹坡地上,哈尼族停歇下跋涉的脚步,挥去一身的艰辛疲惫,以坚毅果敢的勇气,在墨江这块太阳深情眷恋的地方,被北回归线紧紧拥抱土地上,开辟出美好幸福的“诺玛阿美”家园。以豪放的民族性格和浪漫的民族情怀,使得墨江的土地演绎着丰富多彩,绚丽缤纷的多情民俗。自然的和人文的,神奇北回归线和灿烂哈尼文化的融汇,使得墨江真正成为“神奇回归城、浪漫哈尼情”的文化演绎大舞台。也就是这自然的神奇和人文的魅力中,朴素的融恰了哈尼族对天地自然万物的哲学思考。哈尼族的多情浪漫,将使神奇回归城变得更加鲜明亮靓,更淳厚地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神秘和独特哈尼文化的彰显魅力。
作者简介:赵德文,男、哈尼族,云南墨江人,1972年5月生,大学本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民族文学研究》、《云南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出版散文诗集《第九根月光》,文学评论集《心灵的回声》,诗集《没有鸟的天空》《朴素村庄》《乡村稻谷》5部文学著作,出版民族文化著作6部。现任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所长。
地址: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654800) 电话:0879-423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