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北回归线穿城而过,即把县城分为南北两半,北回归线沿线森林资源丰富,物种和生物多样,气候宜人,这里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葱郁绿洲,因此,墨江被誉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苦难与艰辛的迁徙和繁重山地农耕劳动的哈尼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使墨江成为哈尼文化的展示中心。墨江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旖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气候,使这里逐渐成为旅游的圣地,游客的天堂。北回归线上绚丽多彩的哈尼族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民俗文化:祭献竜神
哈尼族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哈尼族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在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态。精神方面涵盖了哈尼族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图腾神话、语言文字以及民间文学艺术等方面,物质方面就是上述方面的物质成果及载体。它构成哈尼族色彩斑澜、蕴藏丰富的民族文化图景,形成独特神奇的哈尼文化环境;对外则营造出一个广泛认同、支持和合作的外部环境,对内能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哈尼族信奉万物崇拜,墨江县哈尼族各支系多信奉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主要信奉的神有木玛阿匹(天神)、迷檫阿玛(地神)、贝羊阿玛(竜神)和具有保护性的寨神、家神等自然崇拜。
服饰文化:织布的哈尼妇女
哈尼族的织染与服饰文化
哈尼族的织染与服饰着装,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从织染劳动和服饰衣着方面表现着他们特有的民族标识,积累折射出哈尼族人民勤劳智慧的文明和独具风彩的文化魅力。哈尼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生活环境、工艺条件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不同,使民族的服饰呈现出种类多、形制多、色调多的特点。墨江县哈尼族的九个支系至今仍保留着自己服饰的独特形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服饰文化。
婚俗文化:卡多迎亲
哈尼族的婚俗文化
人类发展史上不论是哪一个民族,他们在生生不息地繁衍后代的同时,也形成了本民族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哈尼族的婚俗是众多民俗习惯中最具特色的习俗。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哈尼族婚姻大体经历了杂乱婚、血缘婚、普玛米尔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等婚姻制度,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婚姻习俗及结婚仪式,“哭嫁”、“橄榄迎亲”等各种婚俗奇趣横生,体现出哈尼族传统的婚礼喜庆生活观念、理想追求、伦理道德及社会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居文化:哈尼土掌房
哈尼族的民居文化
哈尼族的民居建筑风格较多地反映出农耕生活的特点。一般就地取材,多选择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建寨,村寨背后多半是郁郁葱葱的古木丛林或灌木山坡,村前梯田层层,崎岖山路布满村前村后,村寨四周喜欢种植棕榈竹等。墨江县哈尼族的民居建筑主要有土掌房、封火楼、瓦房等式样,特别是土掌房,它从建筑观念、功能作用等各方面都展示了哈尼族的勤劳智慧,蕴藏着无尽的文化内涵。
节庆文化:双胞节摸你黑狂欢
哈尼族的节庆文化
墨江县的哈尼族除了共有的如春节、元宵节、端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国家法定的节日外,还有如十月年(合色扎)、祭竜节(甫玛突)、六月二十四(苦扎扎)等等,在哈尼族民间,全年十二个月几乎都有节庆。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是民族传统文化最充分、最集中、最饱满的载体,最美的盛装在这里展示,最挚朴的情感
在这里自然流露,最真实的礼俗在这里演绎,哈尼族的节日庆典活动使得民族文化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交通文化:古道马帮
哈尼族的商贸交通文化
商贸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流通,哈尼族地区山高路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极为缓慢。由其是象墨江县这样一个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9.8%的高山峡谷纵横的典型山区县,人们相互间的往来及物品交换,只能是徒步行走,或靠畜力驮运。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所以在墨江县哈尼族山区,因山高坡陡,道路坎坷崎岖,长期以来商贸交通主要靠人背马驮,在崎岖陡峭的山间留下一路马铃,一路马蹄,经久不息,形成了深受现代人追寻和关注的茶马古道。据《墨江县哈尼族自治县志》记载:1952后以前,驿道是商贸交通的主要路线,以县城为中心,通往邻县及各乡镇的主要驿道有17条,境内里程有1061千米。现在遗留下来的古驿道(即茶马古道)和古镇比较有名的有通关中科山茶马古道与碧溪古镇(明代设恭顺州),这些都是墨江县哈尼族文化的一大品牌。
哈尼饮食:长街宴
哈尼族的饮食文化
饮食是民族文化物化态景观的一个构成要素。除了直接展示一个民族的饮食构成和饮食偏好以外,还折射出该民族的社会发育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民族群众的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使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该民族的本质的东西。墨江县哈尼族居于亚热带和北温带相交处,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由于生物多样性,这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所以生活在墨江县的哈尼族以山茅野菜、新产五谷、生态鲜肉和时鲜蔬菜为原料,以传统烹调方式做成,伴以风情性的饮用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茶文化:采茶的哈尼女人
哈尼族的茶文化
哈尼族在世界茶坛中自古至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哈尼山乡自古以来就是优质茶树品种的重要的输出基地,哈尼族人民为人类茶文化奉献了一系列饮誉海内外的名茶精品。在滇南哈尼族聚居的两山四江流域,到处分布着不同时代种植的茶园。这些人工栽培型茶园的历史,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至今仍郁郁葱葱,是哈尼族人民的生活之本,财富之源。“名誉天下”的普洱茶是哈尼族久负盛名的传统历史名茶,墨江县自古以来就是普洱茶的出产区。清朝时期的普洱茶三大贡茶之一“须立茶”(三大贡茶即是:秧塔白茶、马邓茶、须立茶)就出自墨江县的碧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写的“女儿茶”,也出自墨江县的哈尼山乡。在哈尼族社会,茶是传递人间亲情的媒介,也是贯通人神交往的灵物。在哈尼人植茶品茶一系列茶道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立身处世的义理大道,以及深刻的祀神悦祖的宗教内涵;所有这些组成了哈尼族茶道人生的深厚文化,实在是值得我们深入进行思索和研究。
鼓文化:哈尼鼓舞
哈尼族的鼓文化
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鼓文化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哈尼族的重大活动都离不开鼓,无论是苦扎扎、合色扎,还是建寨、迎亲、贺新房,或是祭祀、祭祖、丧葬,或有什么突发事件,哈尼山寨都会响起欢乐或沉闷的鼓声。哈尼族节日击鼓是庆丰收、祝欢乐,安寨建房时击鼓是祛邪驱鬼、清寨安宁,祭祀祭祖时击鼓是敬神灵、敬祖先,发生战争或突发事件时击鼓是号召同胞、鼓舞斗志等等。墨江县哈尼族以克曼村的碧约大鼓最为有名,克曼村鼓舞队曾参加县内外的多场鼓舞表演,深受人们的好评,鼓舞相伴,粗犷豪放,鼓声振撼人心,狂舞尽情渲泻,令人撼心动魄。
作者简介:赵德文,男、哈尼族,云南墨江人,1972年5月生,大学本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民族文学研究》、《云南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出版散文诗集《第九根月光》,文学评论集《心灵的回声》,诗集《没有鸟的天空》《朴素村庄》《乡村稻谷》5部文学著作,出版民族文化著作6部。现任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