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424,云南日报刊登我所助理研究院字紫龙的文章《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文章指出: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深入农村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带动农村创业,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全文见下: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省社科院马列研究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农村,在缺乏专业化、规模化,效率低下的生产模式中,如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的目标,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战略任务。
 
    有农民深度参与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农民社会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融资、农业生产资料合理流转等方面,应该尽快出台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农村统筹发展的相关政策。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30年来农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规划了未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宏观方向,同时指出了当前我国农村急需改革的领域以及农村改革的目标,要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促进农业为方式,通过逐步建立和健全包括农村社会保障、金融、生产资料合理流转等管理体系,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当前,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农村,在缺乏专业化、规模化,效率低下的生产模式中,如何实现统筹发展,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分散化经营与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产出逐年增加,产品种类日趋丰富。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给城市和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物质层面上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随着市场化改革逐渐深入,全社会的生产关系渐进地发生了变化,这种生产关系的渐进变化促使生产链条中的每个主体追求目标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成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弱点也暴露出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单元中的非专业、效率低、分散化、非理性决策等缺陷,使得家庭为单位的经济体难以满足市场机制的要求。加之现行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农民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出现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等问题。
 
    众所周知,“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是我国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领域。成功地解决好“三农”问题,则农村可以成为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的基础,可以把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可以把农村的增长负担转化为拉动内需的巨大消费市场。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渠道
 
    有农民深度参与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我省在蔬菜种植(如元谋县的洋葱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柠檬产业、普洱市的木瓜产业、部分地区的橡胶产业)等领域已经取得初步成就。通过适当的机制安排和合理的政策保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无论作为个体的农民还是作为集体形式出现的农村,都可以深度参与产业链中的产品增值过程,分享产品增值的成果,逐渐消除农村生产效率低下、经营非专业化和决策非理性化的弊端。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产业创业的过程,产业创业包括产业策划、产业发展融资和项目实施三个重要环节,作为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几乎是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产业化经营要求作为关键生产资料的土地适度集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引导和措施,难以实现土地集中。因此,当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便是,一方面农村农户无法独立创业;另一方面,作为投资方却无法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农业产业化发展对长期投资的需求是很多产业无法相比的,如果投资者的后续投入能力有限,而政府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又不可能连续扶持企业,那么,靠什么方式来保障创业中的企业有持续的资金来源,就成为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获得贷款是当前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要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企业必须拥有相应比例的风险抵押有价资产,而创业初期的企业,尤其是从事农业产业的企业,有价资产是很有限的。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保障,农业产业的投资者要想获得合理的资金支持是困难的。以德宏州的柠檬产业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宏柠檬产业在包括种植基地、产品深加工研究中心建设等方面都具备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靠投资者个人投入外,当前还没有其他融资渠道。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把农业、农村、农民纳入专业化市场体系中,让农民和农村享受与城市市场体系相同的待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在农民社会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融资、农业生产资料合理流转等方面,应该尽快出台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农村统筹发展的相关政策。
 
    制定有利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政策或地方性法规。要促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现土地相对集中。但是,如何合理流转农村土地,如何让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是能否促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而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农民失地问题以及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方面,还没有统一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政策。例如,近年来房地产、工业发展中导致的农村失地人口的保障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政策或法规。由于当前我省乃至我国对农村发展治理政策当中,还没有把农村人口纳入到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因此,农民自然认为土地是最后也是最可靠的生存保障。为了改变农民长期停留在农村的观念,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决策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愿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且愿意合理流转土地的农业人口,纳入到享受相应社会保障体系中,其执行标准和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当前城市最低收入或者失业人群的保障措施。此外,需要尽快制定土地流转后,原承包者的土地权益保障政策,如土地入股中的享受分红权益,可优先录用为产业工人,优先实现就业等。
 
    出台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农村融资、金融管理政策体系。建立适合农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融资体系,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农户均会遇到很多障碍,尤其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遇到灾害后的第三方补偿机制缺乏等问题,是农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因此,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议决策部门,以农村生产资料合理流转、生产资料有产抵押为方式,建立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融资体系,如建立地表上的有价附属物有偿抵押政策性制度,建立农村农业产业保险体系等。通过建立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保险体系,稳定和巩固农业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出台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创业的鼓励政策。我国农村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如“华西村经验”、“温州模式”等),农村通过产业创业实现产业化和多元化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出路。就我省而言,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区位优势而无法得到投资,而且农民创业又会遇到专业知识缺乏、资金短缺、开拓市场困难等问题。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鼓励城市带动农村、工业促进农业,鼓励城市企业投资农村、落户农村,建议决策部门借鉴近年来昆明市东川区的发展经验,出台鼓励企业落户农村、带动农民创业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鼓励使农村地区变成具有相对优势的投资区域。对投资农村、扎根农村,辐射面广、带动效应强,能够带动农民创业,推动农村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发展基金补助、人才支持等系统的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