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就“建设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新智库”专访我院副院长杨福泉研究员
时间:2012/8/20 13:43:30|点击数:
【核心提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地方社科院如何立足地方特色,建设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智库,是各级地方社科院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我国地方社科院相继提出了建设新型智库的目标,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副院长杨福泉就智库建设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执行的关键之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地方社科院如何立足地方特色,建设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智库,是各级地方社科院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我国地方社科院相继提出了建设新型智库的目标,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副院长杨福泉就智库建设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在把握机遇中应对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地方社科院如何积极应对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杨福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回答或提供多样化的智力支持和心灵支撑,时代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机遇中也蕴涵了挑战,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养、良知、精神情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学术勇气等提出挑战。机遇和挑战还有突出的区域性特点。在云南,社会科学当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是与具体的云南发展战略和发展情势密切相关的。随着国家确定了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发展战略,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工作报告中也在原来的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三大战略目标。国务院批准的把云南建设成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中的内容包括: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建设,构筑陆上大通道;建成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如此丰富的发展战略,意味着云南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有了更多可以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也在知识结构、分析能力、调研积累、洞察力等诸多方面对我们提出了挑战。
立足地方、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好地方社科院的作用?
杨福泉:地方社科院要立足地方,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地方社科院既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智囊团,也应该是具有突出区域特色的思想库;还应该是以严谨求实的科研为主的具有地方学科优势和特色的科研殿堂。从这点上看,地方社科院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研室和高校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和政研室一样也致力于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和地方高校一样致力于基础和应用研究,有各种具有地方色彩的学科优势。不同之处则是地方社科院承担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和各种社会组织委托的应用性研究项目多,但它的研究应该更具有理论的厚重感和透视问题的深度,具有前瞻性和一定的批判和反思精神。地方社科院的科研人员因承担教学任务少,科研人员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跟踪式的社会、省情民情以及周边国家情势的调研。从这点上说,地方社科院更有条件结合省情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深入研究地域社会和文化,以务实的应用研究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地方社科院应该汲取党政研究部门和高校的优点,弘扬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发挥好地方社科院的独特作用。
云南省社科院先后建立了哲学等11个研究所,根据科研需要组建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非编制研究机构及17个可以整合全院乃至院外科研力量的科研工作室,并与全省13个地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所建立了业务指导关系。先后在丽江市等地成立了结合本地特点的科研基地,为社会科学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以及锻炼和培养我院以及地方上的社会科学人才搭建了平台。在立足边疆、山区、民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重点学科和学术优势,民族学、人类学、东南亚南亚研究等,在全省、全国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民族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单一民族及其聚居地区长期的跟踪研究)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建院以来,我院承担和完成了9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的良好关系。我院上世纪90年代就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聘请国外著名学者为荣誉院士的办法。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云南智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整合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力量,对建设中国(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等重大问题,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较强的建议。
哲学社会科学要引领文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地方社科院如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作用?
杨福泉:在云南,文化的发展繁荣突出地表现为对26个民族的文化一视同仁地重视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弘扬,形成了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云南获得了一系列世界性的文化声誉,比如丽江先后获得了大研古城和东巴文化古籍这两项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文化遗产桂冠,提高了云南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知名度。1996年,云南就提出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2008年,云南省作出了从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部署。在云南,文化已经成为改善民生、激励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
哲学社会科学从广义上来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促使文化繁荣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审视、总结和批评,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有批判和反思精神的社会科学为重要支撑。因此,社会科学的研究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梳理和研究人类文明的遗产,也要研究当前文化的发展,投身到呼唤人文精神、推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精神的塑造的工作中去。这些年,一些浮躁而假、大、空的学风,乃至剽窃别人成果的卑劣行径,在我国的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都时有耳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高度的注意和反省,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严谨治学,建立社会科学研究的公信度。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6日第339期)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晋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