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要闻

《云南日报》发表我院副院长杨福泉论云南桥头堡建设文章

时间:2010/8/3 10:49:00|点击数:

  “七彩云南”的文化和生态优势与桥头堡建设
杨福泉
     文化魅力和生态环境,是当代国家形象和软实力中举足轻重的构成部分,对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以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而论,云南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在国际上也有很好的声誉。
    云南应树立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的魅力和优势,加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大力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在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绿色产品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
    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在新时期推进我国陆上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突出了云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作为前沿和国门的作用,给我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角,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10年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是充分认识到了云南在地理区位、历史文化交流、文化源流等诸多方面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之间的密切联系,是非常清醒明智、富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与今天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是今天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决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重要和广阔。一方面,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已非10年前可比,已经更为全面和多元化,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比较10年之前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东南亚、南亚地区在诸多方面日益显示出重要意义。桥头堡建设这个战略较之于我省原定的“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目标,从战略意义和内涵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可以把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大局与建设国际大通道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其他优势,为我国的对外开放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桥头堡建设,应当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以思想和精神文化感染力、制度吸引力、价值观感召力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力等为代表的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树立我国更好的国际形象、充分展示我国的软实力,就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我国在原有基础上促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新的合作。文化魅力和生态环境,是当代国家形象和软实力中举足轻重的构成部分,对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深入领会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几个战略目标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云南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的魅力和优势,让云南独特的、我国其他省区所欠缺而很难替代的优势和云南的形象不断在东南亚、南亚国家深入人心。除了一直在大力推动的经贸、交通、旅游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之外,应加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并大力推进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在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绿色产品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吸引这一地区的各界人士和更多的游客前来云南。云南这个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应当树立充满生态环境魅力,充满多元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存魅力的“七彩云南”形象,让人们通过云南认识我国在造福人类的这两个方面的亮点和长足进步。云南独具特色优势的诸如民族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对外交流,可以从中起到穿针引线和搭建桥梁的作用。有5000多名国内外学者参与的2009年昆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对提升我国特别是云南的国际形象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一例。
    顾名思义,“桥头堡”即国家的门户,是国际上认知中国的重要渠道和区域,特色和优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云南的优势不仅仅是我们常常说到的区位优势,而是多方面的。以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而论,云南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在国际上也有很好的声誉。近年来,笔者曾参与一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学术交流的重大国际活动,如2004年在美国华盛顿和康涅狄格州等地召开的“中国云南:沿着澜沧江—湄公河的文化联系”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很多学者、政府官员参加了这个会议;经过中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学者多年的筹备和努力,200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举办盛大的“澜沧江—湄公河民间文化艺术节”,根据我国文化部的安排,我省代表中国参加这次盛会,以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我国争得荣誉。在这些重大活动和其他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魅力和优势,引起东南亚国家各界人士的莫大兴趣,云南的文化产品也很受欧美国家人士和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民众的欢迎、喜爱,充分显示了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云南的国际文化贸易的极大潜力。云南的这些突出优势,是树立我国当代国际形象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2009年笔者两次参加云南省政协组织的滇越铁路现状的重点调研项目,2010年3月出席在昆明举行的有中国、法国和越南学者参与的“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再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看到越南官方、学术界对于保护滇越铁路并促成两国共同申报滇越铁路为世界文化遗产表现了很高的热情。这种热情对于把滇越铁路打造成中国与越南文化交流的走廊和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笔者也曾参与过云南省政府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聚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等国际项目,参与过一些立足乡村社区的示范性项目,从中看到在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方面可以开展多方合作的良好前景。作为学者,笔者每年还有机会给一些西方国家来云南的高端访问团、旅游团等讲解云南民族文化,发现最吸引他们的是云南的多民族文化能和谐共存的原因、促成26个民族和睦共处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文化因素,等等。在与泰国、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笔者看到他们对云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遗产造福于本地民众的经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云南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有意义、很有效的窗口和基地,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分享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经验和做法。这样,云南也将在桥头堡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作为“文化桥头堡”、“文化交流通道”的功能。
                          (转载自2010年7月30日《云南日报》第7版)
                                               (责任编辑:代丽)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