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大转变 推动云南产业强省建设——访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博
时间:2022/2/8 15:00:02|点击数:
刚过去的2021年,云南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万亿元,稳居全国第18位,近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
在2022年,云南省又当如何保持好目前的良好发展势头、走好跨越式发展之路呢?记者近日就此问题采访了云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博。
记者:您如何看待云南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
韩博:2021年,云南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落实“三个定位”要求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现,“三张牌”效应凸显,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取得可喜进展,“数字云南”建设步伐大踏步迈进。
但是,云南人应当保持清醒头脑,正视自身的问题与差距。从云南省“后发展”“欠发达”的省情出发,全省仍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制造业产业层次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总结起来就是“现代产业体系尚不健全”,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后发展”,云南的基本状况还是“欠发达”。
从更具体、更深层次、更基础的角度看,我认为云南省产业发展面临以下具体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云南省现阶段很多产业处于没有自主科研和知识产权、缺乏“拳头”产品的境地,主要产业位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二是部分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现有产业同质化严重,园区竞争激烈、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过多的产业“内卷”造成无法形成市场合力,在全国和全球的竞争力有限。三是人才匮乏。云南在人才引进方面面临软硬环境配套不足,人才创新的工作场景供应不足。高端人才到云南往往形成“孤岛效应”,无法实现创新创造高效产出的困境。四是现有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行业统计,忽略了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在以往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企业培育、较少关注市场主体利益,造成底层经济活力不足。
记者:2022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您觉得云南应当怎样努力才能较好地实现这些预期目标?
韩博: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我认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助推云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明确三大着力点为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并明确要求重视转方式调结构、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云南的产业强省建设。
一是从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方向。
构建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技术链看,需要技术向前端发展,近期需要解决有可能“卡脖子”的技术,中远期要关注前瞻性技术、基础性技术和共性技术,强化基础研究和0到1的原始创新,增强战略科技力量。从产业链看,产业的控制力取决于该产业所拥有的产品。从价值链看,一是通过微观主体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产品、产业、企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以至高端攀升,让云南的产业在价值分配中得到更大份额,在高效率国内大循环中谋求云南份额。二是建立更加合理的经济社会体系,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协同、合理配置区域资源、提升资源价值。
二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握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大势,前瞻性谋划构建符合云南实际、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实现经济增长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代替旧材料旧能源是云南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为引领,着力增强“五个能力”:提升基础再造能力,构建集群发展新优势;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集群发展新高地;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点燃集群发展新引擎;提高绿色制造能力,激发集群发展新动能;五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创建集群发展新生态。
三要注重数字赋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数字经济是继农业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要保持和强化经济发展竞争力,实现跨越赶超,需要提升数字经济在云南省的首位度和主导地位,大力培育和推进以数据和人才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产业。其中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能否赶上新一轮工业革命历史车轮的契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大头,占数字经济产值的八成以上,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要由消费到生产、由流通到制造,可以从为制造业提供包括研发、设计、物流等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率先切入。明确实体经济转型的重心要逐步转向人工智能,用数据产出信息量更大、更有价值的数据。
着重应攻“痛点”:瞄准前沿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科技创新;强基础:超前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强化数字创新能力;壮产业:通过数字产业化培育新动能,利用产业数字化孕育新动力;惠民生:聚焦场景应用研发,提升数字化惠民服务和效率;重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两个“IT”深度融合,互联网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信息人才与工业人才深度融合,互联网平台企业与社会需求、社会服务相互融合。
四是关注细节支撑助力产业发展。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和保障。鼓励金融服务实体,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多元化金融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避免金融脱实向虚、适时化解金融结构性矛盾、适时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并坚持精准支持。走出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现实困境,鼓励帮助省属企业和有条件在国际国内平台竞争的企业到“北上广深”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飞地。
记者:如何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通过大抓产业发展,真正把潜力转化为实力、把潜能转化为动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韩博:云南省是众所周知的资源大省,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其中,鲜切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一位,蔗糖、茶叶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生猪、肉牛存出栏居全国前10名以内。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锗、锌、镉、铊、锶、铅、富铁矿储量位居全国之首,锡、铟、铂居全国第二位,铜的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锰、锑的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这些都是可以完成资源到产值高效转化的基础和支撑,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云南创造了“五朵金花”的制造业辉煌时期,创造了烟草产业、云南白药、水电产业、旅游业、铜锡业等无数的辉煌时刻,皆因注重了资源禀赋的重要作用。
今后,从云南实际出发,我认为要着重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由规模经济思维向“块状经济”思维转变。在当前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未来产业竞争的领地,已经从区域化拓展到全球化、从链条化转向网络化。顺应现在“互联网+”的大潮,结合云南省特殊地理环境,打造“线上互联网网络+线下地理空间网络”全球网络经济二元模式,允许个别地区、个别园区实现独立技术和单个产业甚至企业的高精尖发展,融入全球网络经济闭环体系,从而带动一方实现从基本材料的生产,到制造和加工,再到分配、服务、研发,都集聚在这个全球闭环网络。
二是由行业统计看规模向产业链延伸看项目转变。云南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更多向产业链延伸、企业培育方向转变,瞄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培育“小巨人”“独角兽”,打造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
三是实现资源禀赋首位度向产业产值排名前的转变。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入分析云南省的优势,并将云南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助于实现其平稳较快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继续聚焦好发展理念引领,好原料、好设备、好人才、好机制支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广泛的大市场,从而真正实现云南产业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维东)
来源/作者:光明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张雪